中医眼中的肺和肝

中医所说的“肺”和“肝”实际上是将肺、肝纳入五脏六腑的体系内,讲的是脏腑的功能活动,而不是解剖学的实质脏器,因此中西医对于肺和肝的认识有很大区别。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中医关于肺的含义十分广泛,认为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故称“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

司呼吸,主气

司,是掌管的意思,司呼吸指的是肺脏的呼吸功能。肺气宣发,体内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外界清气得以吸入。宣发与肃降交替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

肺主气,这里的“气”不仅包含呼吸之气,还包含一身之气,肺脏与周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密切相关。

朝百脉

“朝”有“朝会”的意思,肺朝百脉指的是全身的血液都会流经肺,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然后将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

主行水

肺脏一方面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全身的水液和水谷精微散布到头面官窍及全身的皮毛肌肉,并且调节汗液的排泄;另一方面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运输,濡润其他脏腑并将其代谢所产生的浊液向下输送到肾脏和膀胱,生成尿液排出体外。

主治节

《黄帝内经》中记载:“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指出肺脏起到治理调节的作用,帮助身体处于和谐、健康的状态。肺脏主治节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调理呼吸运动、全身气机、血液循环及津液代谢四个方面。

肺主皮毛

《黄帝内经》中记载:“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中医所指的皮毛较西医更为宽泛,大致相当于皮肤表面、毛发、汗腺、皮脂腺及指甲等,具有分泌汗液、调节体温及抵抗外邪等功能。肺通过宣发作用,将气血输布于全身,以温养皮毛肌肤,维持皮毛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肺气足的人,皮肤就滋润光滑、有弹性;而肺气虚的人,由于肺无力输布气血给皮毛,皮毛不能得到滋润,就会不荣,也就是会出现毛发脱落。

肝主藏血、主疏泄、主升发

中医的脏腑学说认为肝的功能很广泛,如肝藏血、主疏泄、主升发等,保证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

肝藏血

肝藏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肝储藏血液。如果肝脏藏血不够,会引起血虚,导致各种功能减退。如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就会眼睛干涩昏花;女性肝血不足则会导致月经量少,甚至闭经、不孕等。

二是肝调节血量。肝会根据人体生理情况的改变,调节各部分的血量。当人体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各部分的血液需要量增加,于是肝脏所储藏的血液就会向外周输布,以供所需;当人体在安静休息或情绪稳定时,血液需要量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的特性。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二是指肝能促进脾胃升降和胆汁的分泌。肝疏泄不利,往往会影响脾胃,出现食欲缺乏、脘腹痞满等脾胃功能失常症状。肝疏泄不利,也会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出现胁痛、食少、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

三是指肝能调节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因肝主疏泄,能调畅气机,气能运血,气行则血行,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布,因此肝的疏泄与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输布有直接关系。

肝主升发

肝主升发的特性,主要是就肝气而言。肝气应当像春天的树木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以调动五脏协调工作。如果气机不畅,肝气郁结,会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局部的胀痛不适。但肝气也不宜升发太过,否则会出现头痛、眩晕等肝阳上亢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