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大观楼

几天后,李际科一大早就起来,给来做清洁的蔡嫂打个招呼就去了安江村看望潘先生。

回昆明途中,李际科看见一个猎夫蹲在路边,肩上歇着一只鹰,手上握着一些孔雀羽毛在叫卖。这是难逢的机遇,他惊喜极了,就将鹰买下带回喂养,以便写生。

我独自坐在父亲的书房里看书,因为今天父亲去“南窑别墅”不回来。但我怎么也看不进去。想起李际科给我转述的潘先生说的那几句话:

“选择自己认为可以的终身伴侣,要有助于自己的事业,没有共同的语言是痛苦的”,“傅本娴蛮有灵气的,多帮助她”。

我觉得潘先生这些话不仅是对我和李际科学业上的鼓励,而且是对我们精神上的关怀。这让我想起了潘先生和潘师母的爱情。

潘师母何愔,原是杭州艺专的学生,后来与潘先生恋爱结婚了。潘师母是学画的,诗也写得好,是潘先生人品画品的知音,伉俪情笃,荣辱与共,风风雨雨几十年,这样的爱情才是令人向往和追求的。

但是,我却怎么也弄不明白李际科是怎么想的。说他爱我吧,他从没有在我面前表白过一个字,说他不爱吧,那些课后一起骑马郊游又怎么解释?我想起刘禹锡的一首诗:“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李际科对我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脑子里乱糟糟的。天色已晚,我又不安起来,不知李际科今天能不能从安江村回来?我坐在窗前看着盘龙江,痴痴地等着。

天快黑了,李际科回来了!他骑着黄骠马回来了!我听着马蹄声越来越近,跑出去依在栏杆上往下看,看见他正把马牵去马厩,肩上还擎着一只老鹰,看见他很轻松地快步往客房走。

我扶在栏杆上,探着身子,高兴地大声说:“际科,我们明天骑马去游大观楼玩好不好?”

“好啊!”李际科抬起托着鹰的手臂晃了晃,高声回答。

想想自己一天的胡思乱想,觉得自己真是好笑。看来,他对我还是有情的。

第二天,李际科骑了黄骠马,我骑了家里的枣红马,一起往小西门走。刚刚走出市区不远的纂塘边,一辆小轿车从我们身边开过,司机按了两声喇叭,黄骠马若有所觉,此时,它飞奔上去,似乎要跟小汽车比赛,小车司机从未见过哪有马与小车赛跑,一阵惊讶之后,司机把车放慢速度,黄骠马跑到小车前面嘶叫一声,反踢小车一脚,昂首飞奔而去。李际科勒紧缰绳才把它控制住。我简直吓呆了。幸而我骑的马被我勒住未动,李际科回转来,我才回过神来。他扶我下来,我们坐在路边白杨树下,休息一下,一起骑上马慢慢往大观楼走。

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已到了大观楼。我对大观楼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小时候,父母亲常带我们来大观楼。那时候,父亲作画,妈妈写诗,极其恩爱。父亲告诉我,1918年唐继尧任云南省都督时将大观楼辟为公园,父亲当时任唐继尧统率的讨逆军十三军少将副长官。父亲常给我们讲大观楼和家乡的名胜古迹,让我们热爱家乡,长大后多为家乡作贡献。大观楼公园在昆明西南,滇池北边。那里最著名的就是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大观楼现在虽然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湖滨公园,但在300多年前还是一处苇竹丛生的浅滩,是滇池竹海的一部分。

1939年在安江村

我又带着李际科去观赏了大观楼的《华夏第一长联》,长联是清乾隆年间孙髯翁所作。上、下联各90字,共180字。上联写滇池周围的湖光山色之美,下联写汉、唐、宋、元以来云南历史。长联非常出名。

这幅长联由著名书法家赵藩书写,悬挂在大观楼东西两侧。另由赵藩自题自书“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一联,也悬挂在大观楼。

我对李际科说:“我的父母每逢节日,两老常相伴,乘小舟同游大观楼,他们即兴咏诗唱和,给我们留下不少宝贵诗篇。”

李际科听着我激情洋溢地表达出对自己的亲人和家乡的热爱,心里也很高兴。但他好像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又不好说出来。我猜他是不是在想:我这样一个在优越环境里长大的女子,是不是能理解他、接受他?

马蹄踏在石子马路上,声音清脆,李际科的心似乎在这一瞬间却复杂极了。就是那些风雨沧桑,几起几落,才成就了今天的大观楼——大观楼的命运是不是在昭示人的命运呢?

下起雨来了,李际科将他的夹克脱给我披上,我们快马加鞭赶回家。

我对李际科说:“以后就把马留在我家马厩,你经常外出也方便。”

李际科说:“不了,我明天仍把它送回安江村老伯家,我在这里已经给你家添麻烦了,再把马养在你家,怎么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