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良师

在艺专我们班受教于潘天寿、吴茀之、张振铎三位先生。潘先生上画史、画论、花卉,吴先生上诗词、书法,张先生上水墨山水。后来在盘溪又受教于潘韵先生。

上第一节课的那天,三位先生来教室与学生见面,为了解学生的绘画基础,先生们要求学生每人拿一件自己最近的作业出来,搞一个小小的学习观摩。

我拿了一张父亲教画的山水,怯生生地不敢交出来,我后排的刘晓峰看见了,帮我把画拿到教室前面和其他五个同学的画挂在一起。

先生们逐一观看,并小声议论着,有几个隔壁教室高年级的同学也过来参观。我紧张得不得了。因为我明显看出和几个老大哥同学比较,自己的基本功差多了。

正在不安中,潘先生走到我面前,“你就是傅本娴吗?”

“是,先生。”我低着头答应了一声,感觉自己脸在发烧一样。“你画的还可以嘛!现在把你过去学的丢了,从头开始,苦练基本功,一树一石,都要下功夫,与此同时认真临摹前人的画作。你蛮有灵气的,要努力。”潘先生说这些话的时候,吴、张二位先生也走到我面前,笑着点头鼓励我。

在慌乱中,几位老大哥也笑着表示友好。

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感到新鲜,有时不解的地方,想问,可没有胆量,问同学又不好意思,我多想再有个女同学帮助。

老师很关心我这个小女生,张振铎老师亲自到我桌上示范给我看,加之同学也帮助,我慢慢也大方一点去看他们画画了。

此刻我才感到自己已是这个班的一员了。有好多问题,我必须去面对,去思考。

吴先生上诗词课非常生动,我特感兴趣。吴先生从我国浩如烟海、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学遗产中介绍古诗和格律诗的区别,以及词律的常识,并举出历代名篇唐诗宋词中的典型作品,让同学们欣赏。

吴先生说:“每一首诗的创作都是以发挥个性为基础的,诗是心声,有感而发,每个人的喜怒哀乐,用诗去表达,去讴歌,也是心灵的绝唱。”还说:“学画的人要诗、书、画、印四全。这与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低,艺术修养的深浅,各自的领悟,文学的表达能力等因素无不相关,学诗词同样讲风格。关于用事、使典及风格,只有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提高和认识。”

吴先生鼓励大家多动脑子,学会联想,讲究情趣,语言力求清丽、蕴涵,不要受体裁的束缚,尽情发挥。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对古典诗词有了初步认识,兴趣也大大增加。吴先生要求大家试作一首。

我每天去教室要经过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淙淙流向西边,溪两旁长满野草和一些不知名的小白花,溪上架有一石桥,直通玉皇阁等庙宇。走小路比走大路要多些时间,但我喜欢走小路。

我以这溪上小桥为题试写了一首五言绝句:

小桥青石垒,穿流滇池水。

迎送千里人,通途功不菲。

送交先生批阅,吴先生看后高兴地笑着说:“好啊!很朴实,大胆地敞开胸怀,慢慢地来,第一次作诗嘛,韵律要注意,多读古人诗作。”

先生的鼓励给我力量,自己觉得心情很舒畅,第一次感到写诗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