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 医学纲目
  • 佚名
  • 4910字
  • 2015-12-26 17:01:30

三棱(醋炙,一两) 蓬术(醋制,一两) 青皮(醋制,二两) 胡椒(三钱) 木香(一两)麝香(二分) 阿魏(二钱半)上为末,醋煮陈仓米粉为丸,桐子大。

〔子和〕果园刘子平妻,腹中有块如瓢,十八年矣,经水断绝,诸法无措。戴人令一月之内,涌四次,下六次,取去痰约一二桶,其中不化之物,有如葵叶煮烂鱼肠之状,涌时以木如意搅之,觉病积如括,渐渐而平。

及积既尽,块痕反洼如臼,略无少损。至是而面有童色,经水复行,若当年少,可以有子。

〔丹〕治块在何部分∶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积。

润下丸 治痰积。(方见咳。)阿魏丸 去诸积。

山楂 南星(皂角水,浸) 半夏(同南星浸) 麦芽 神曲 黄连(各一两) 连翘 阿魏(醋浸) 栝蒌贝母(各半两) 风化硝 石碱 胡黄连 白芥子(各二钱半) 萝卜子(一两,蒸)上为末,姜汁浸,炊饼丸。一方加香附、蛤粉治嗽。

〔罗〕破积导饮丸 治内有积块坚硬,饮食不消,心下痞闷。

木香 槟榔 陈皮(去白) 青皮(去白) 枳壳(麸炒) 枳实(麸炒) 广术(炮) 京三棱(炮)半夏(汤洗七次) 神曲(炒) 麦 (炒) 茯苓 干姜 泽泻 甘草(炙。各五钱) 牵牛头末(六钱)巴豆(三十枚,去皮心膜)上为细末,入巴豆霜令匀,生姜汁打曲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姜汤送下,食前。

〔无〕小三棱煎 治食症酒痞,血 气块,时发刺痛,全不思食,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酢吞酸。

京三棱 蓬术(各四两) 芜花(一两,去梗叶)上同入瓮器中,用米醋五升浸满,封器口,以炭火煨令干,取出棱、术,将芫花以余醋炒令微焦,焙干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每十五丸,生姜汤下。

〔罗〕神效五食汤丸 取虚实积气食,蛊胀,积块,水气,年深痞瘕,并皆治之。

大戟(刮去皮) 甘遂(生。各半两) 猪牙皂角(生,去皮子) 胡椒(生) 芫花(醋浸一宿,取出炒。

各二两) 巴豆(去皮膜心,醋煮二十沸,研,半两)上件除巴豆杵罗为末,入巴豆再研匀,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气实者十丸。夜卧水一盏,入白米、白面、黑豆、生菜、猪肉各少许,煎至半盏,去渣,候汤温下药,取下。病忌油腻粘滑物。妇人有胎者不可服。

〔《必效》〕疗癖。取车下李仁微汤退去皮及并仁者,与干面相拌,捣为饼,如面干和淡水,如常溲面法作饼,大小一如病患掌,为二饼,微炙黄。至熟,空腹食一枚,当大利。如不利,更食一枚。或饮热粥汁,以利为度。若至午后利不止,即以醋饮止之。利后当虚,病未尽者,量力一二日更进一服,以病尽为限。小儿亦以意量之。不得食酪及牛马肉等,无不效。

〔丹〕保和丸 治食积酒积。(方见伤食。)阿魏丸 治肉积及饱食停滞,胃壮者宜此,脾虚者勿服。

山楂 萝卜子 神曲 麦芽 陈皮 青皮 香附(各二两) 阿魏(一两,醋煮软,另研)上炊饼丸。

又方 龙荟丸加白鸽粪大,能消食积,或入保和丸。

〔罗〕流气丸 治五积六聚, 瘕癖块,留饮。

木香 川茴香(炒) 青皮 广术(炮) 陈皮(去白) 萝卜子(炒) 补骨脂(炒) 荜澄茄砂仁 神曲(炒) 麦 (炒) 枳壳(麸炒。各一两) 牵牛(一两半) 槟榔(一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食后每服三十丸,细嚼白豆蔻仁一枚,白汤送下。

〔丹〕治血块丸。

海粉(醋煮) 三棱(醋煮) 蓬术 桃仁 红花 五灵脂 香附 石碱上为丸,白术汤吞下。

〔《本》〕主症积满腹,诸药不瘥者。取白马尿服之愈。

〔世〕治腹中有块。猪腰子一双,切薄片,木鳖子肉一两,与猪腰片相间缚定,外用湿纸包,火内煨熟,取出去纸,擂盆内捣如泥,入黄连末,和为丸,每服二十丸,乌梅甘草汤吞下。第二服二十五丸,三服三十丸,渐加至以痛为度,大便利,其块自消,有神效。

〔《难》〕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故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五十五难 治聚法见末条。)〔仲〕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

〔《素》〕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是也。(五脏生成篇)〔《难》〕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五十六难)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全文见治虚实法。)〔《素》〕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五脏生成篇)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否?岐伯曰∶病名曰伏梁。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帝曰∶然,何以故?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膈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脐下为从,勿动亟夺。(腹中论王注云∶“生”当作“出”。林注云∶《太素》侠胃作便胃。)帝曰∶人有身体髀骨股 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同上)〔《难》〕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五十六难)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全文见治虚实法。)〔《素》〕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是也。(五脏生成篇“疝”当作“痞”字。)〔《难》〕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五十六难)脾脉微大为痞气,腹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全文见治虚实法。)〔《素》〕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五脏生成篇 喘谓脉躁数也。)〔《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五十六难)肺脉滑甚为息贲,主气。(全文见虚实法。)〔《素》〕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是也。

〔《难》〕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下或上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五十六难)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全文见治虚实法。)〔垣〕肝之积,肥气丸,治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咳逆 疟,连年不已。

浓朴(半两) 黄连(七钱) 柴胡(二两) 椒(去汗,目闭不用,四钱) 巴豆霜(五分) 川乌(炮,去皮脐,一钱二分) 干姜(五分) 皂角(去皮弦子,煨,一钱半) 白茯苓(一钱半) 广术(炮) 昆布 人参(各二钱半) 甘草(三钱)上除茯苓、皂鱼、巴豆外,为极细末,再另研巴豆霜,旋旋入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两丸加服,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

上后积药根据此法服之。春夏秋冬,另有加减法在各条下。秋冬,加浓朴一半,通前重一两,减黄连一钱半。

若治风痫,于一料中加人参、茯苓、菖蒲各三钱,黄连只根据春用七钱,虽秋冬不减,淡醋汤送下,空心服。

加减肥气丸 仲夏合此,治同前。

柴胡 浓朴(各半两) 黄连(一两) 川椒 甘草(各五分) 巴霜(三钱) 干姜(半两) 肉桂(二钱) 人参(半两) 川乌(三钱)上除巴豆末外,同为细末,旋入巴霜研匀,炼蜜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淡醋汤下,空心服。利大便行。秋冬,去生姜半钱,加浓朴一倍,减黄连一半。

心之积,伏梁丸 治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心烦。

黄连(一两半) 人参(半两) 浓朴(去皮,姜制,半两) 黄芩(去皮,三钱) 肉桂(一钱) 干姜 巴豆霜川乌(焙,去皮脐,各五分) 红豆 茯神(去皮。各一钱) 丹参(炮,一钱) 菖蒲(五分)上除巴豆霜外为末,另研豆霜,旋入和匀,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

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淡黄连汤下,食远,周而复始,即减半勿服。秋冬加浓朴半两,通前共一两,减黄连半两,只用一两,黄芩不用。

脾之积,痞气丸 气在胃脘,腹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

浓朴(制,半两) 黄连(去须,八钱) 吴茱萸(洗,二钱) 黄芩(二钱) 白茯苓(另为末) 泽泻(各一钱)巴豆霜(另研,四分) 干姜(炮,一钱五分) 白术(二钱) 川乌(炮,去皮脐,五分) 人参(一钱) 茵陈(一钱半) 缩砂(一钱半) 桂(四分) 川椒(炒,五分)上除巴豆霜、茯苓另研为末旋入外,余药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淡甘草汤下,食远,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

加减痞气丸 孟秋合此。

黄芩(酒制,三分) 浓朴(一钱) 黄连(酒制) 半夏(各五分) 益智(三分) 吴茱萸(三分) 红花(五分) 青皮(二分) 归尾(三分) 泽泻(五分) 茯苓 神曲 广术 昆布(各二分) 橘皮(去白,三分) 熟地(二分) 人参(二分) 附子(三分) 甘草(炙) 巴豆霜 葛根(各二分)上为末,蒸饼为丸,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淡甘草汤送下。

肺之积,息奔丸 治左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嗽,发肺痈。

浓朴(姜制,八钱) 黄连(炒,一两三钱) 干姜(炮,一钱半) 桂枝(去皮,一钱) 巴豆霜(四分) 白茯(一钱半) 川乌(炮,去皮脐,一钱) 川椒(去汗,钱半) 人参(二钱) 桔梗(一钱) 紫菀(去苗,一钱半) 青皮(五分) 陈皮 京三棱(炮) 天门冬 白豆蔻(各一钱)上除茯苓、巴豆霜旋入外,余药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煎淡生姜汤送下,食远,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秋冬加浓朴五钱,通前一两三钱,黄连减七钱,用六钱。

加减息奔丸 仲夏合此,其积为病,寒热喘咳,气上奔,脉涩,失精亡血,气滞则短气,血凝泣则寒热相参,气分寒,血分热。治法宜益元气,泄阴火,破气削其坚也。

川乌(一钱) 干姜(一钱) 人参(二钱) 陈皮(八钱) 黄连(一两三钱) 紫菀(一钱半) 桂枝(二钱)巴豆霜(四分) 浓朴(一钱半) 青皮(七分) 川椒(炒,去汗,钱半) 红花(少许) 茯苓(一钱半) 桔梗(一钱) 白豆蔻(一钱) 京三棱(一钱半) 天门冬(去心,一钱半)上件为末,汤泡蒸饼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加至大便微溏为度,再从二丸加服,煎生姜汤送下,食前。忌酒湿面辛辣生冷之物。

肾之积,奔豚丸 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及治男子内经七疝,女子瘕聚带下。

苦楝(酒煮,三钱) 黄连(炒,五钱) 白茯(二钱) 泽泻(二钱) 川乌(炮,五分) 菖蒲(二钱) 玄胡索(一钱半) 全蝎(一钱) 附子(一钱) 巴豆霜(四分) 浓朴(姜制,七钱) 独活(一钱) 丁香(五分)肉桂(三分)上除巴豆霜、茯苓另为末旋入外,余药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淡盐汤送下,食远,周而复始,病减大半,勿服。秋冬,加浓朴半两,通前用一两二钱。如积势坚大,先服前药不减,于一料中加存性牡蛎三钱,疝带勿加。如大积大聚,消其大半乃止,药过剂则死。如积满腹或半腹,先治其所起是何积,当先服本脏积药,诸疾自愈,是治其本也,余积皆然。如服药不觉热,加黄连。如服药人气短,加浓朴。如服药人闷乱,减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