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领导者对自我的认知
- 卡耐基领导的艺术与管理的智慧
- 卡耐基
- 14208字
- 2015-12-28 11:49:28
保持自我的本色
切勿模仿他人,保持自我的本色。
卡耐基
北卡罗莱纳州的爱迪丝·阿尔雷德太太曾给过我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
我是一个极为敏感羞怯的女孩。我长得太胖,两颏丰满,这使我看起来更胖。我的母亲非常古板,她认为把衣服穿得太漂亮是一种愚蠢,而且衣服太合身容易撑破,不如做得宽大一点,她也让我如此打扮。我从不参加任何聚会,也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上学后,我也不参加同学们的任何活动,甚至运动项目也不加入。我害羞至极,总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长大后,我嫁了一位比我大几岁的先生,但我还是没有任何改变。我丈夫的家是一个稳重而自信的家庭。我想要像他们那样,但就是做不到。我努力模仿他们,也总是不能如愿。他们几次尝试帮我突破自己,却总是适得其反,把我推到更坏的处境。我越来越紧张易怒,害怕见到任何朋友,一听到门铃声我都会惊慌。后来我是彻底地失望了。
我对自己很清楚,只怕丈夫有一天会发现真相,所以每次在公共场合,我都尽量显得开心,甚至装得过了头。我知道自己表现过度,因为事情过后的几天里我都会累得半死。最后,我实在怀疑自己是否还有继续生存的必要,于是我开始想到自杀。
那么是什么事改变了这位几乎自杀的妇人呢?只是一句偶然的话。爱迪丝太太继续写道:
改变我一生的只是偶然的一句话。有一天,我的婆婆和我谈到她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她说:“不论遇到什么事,我都坚持让他们保持自我本色……”“保持自我本色!”这几个字像一道灵光闪过脑际,我发现所有的不幸都起源于我把自己套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模式中去了。
一夜之间我变了!我开始保持自我本色。我努力研究自己的个性,认清自己,并找出自己的优点。我学会怎样配色与选择衣服样式,以穿出自己的品位。我主动结交朋友。我加入一个团体——开始只是一个小团体——当他们请我主持某项活动时,我也很害怕。不过我每次上台,都得到了更多的勇气。这是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但现在我比过去快乐很多。当我教育我自己的儿女时,我一定把这些历经苦难才学到的教训告诉他们:不论发生什么事,永远保持自我本色。
保持自我本色这一问题,“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了。”詹姆士·戈登·基尔凯医生指出,“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很多人有精神、神经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其隐藏的病因往往是他们不能保持自我。
安吉罗·派屈写过13本书,还在报上发表了几千篇有关儿童训练的文章,他曾说过:“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并且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可是这种模仿他人的现象在好莱坞就相当严重。好莱坞著名导演山姆·伍德曾说过,最令他头痛的事是帮助年轻演员克服这个问题:保持自我。
他们每个人都想成为二流的拉娜·特勒斯或三流的克拉克·盖博。“观众已经尝过那种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诫他们,“他们现在需要点新鲜的。”山姆·伍德在导演《别了,希普斯先生》和《战地钟声》等名片前,好多年都在从事房地产,因此他培养了自己的一种销售员的个性。他认为,商界中的一些规则在电影界也完全适用。完全模仿别人绝对会一事无成。“经验告诉我,”山姆·伍德说,“尽量不用那些模仿他人的演员,这是最保险的。”
我也问过保罗·伯恩顿,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求职者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他面试过的人超过6000人,也写过一本《求职的六大技巧》,所以他应该很清楚。他回答说:“求职者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能保持自我。他们常常不能坦诚地回答问题,只想说出他认为你想听的答案。”可是那一点用也没有,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一种不真实的、虚伪的东西。
我知道有一位公共汽车驾驶员的女儿就是很辛苦才得到这个教训。
她想当歌星,但不幸的是她长得不好看,嘴巴太大,还长着龅牙。她第一次在新泽西的一家夜总会里公开演唱时,一直想用上唇遮住牙齿,她企图让自己看来显得高雅,结果却把自己弄得四不像,这样下去她就注定要失败了。
幸好当晚在座的一位男士认为她很有歌唱的天分,他很直率地对她说:“我看了你的表演,看得出来你想掩饰什么,你觉得你的牙齿很难看?”那女孩听了觉得很难堪,不过那个人还是继续说下去,“龅牙又怎么样?那又不犯罪!不要试图去掩饰它,张开嘴就唱,你越不以为然,听众就会越爱你。再说,这些你现在引以为耻的龅牙,将来可能会带给你财富呢!”
凯丝·达莱接受了那人的建议,把暴牙的事抛诸脑后,从那次以后,她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观众身上。她开怀尽情地演唱,后来成为电影及电台中走红的顶尖歌星,现在,别的歌星倒想来模仿她了。
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10%,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些什么才能。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实我们还有一半以上是未醒的。我们只运用了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不能成功地运用它们。
既然你我都有这么多未加开发的潜能,又何必担心自己不像其他人。你在这世上是独一无二的。以前既没有像你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遗传学告诉我们,你是由父亲和母亲各自的23条染色体组合而成,这46条染色体决定了你的遗传,每一条染色体中有数百个基因,任何单一基因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事实上,人类生命的形成真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奥妙。
即使你父母相遇相爱孕育了你,也只有300万亿分之一的机会有一个跟你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也就是说,即使你有300万亿个手足,他们也都跟你不同。这只是猜测吗?当然不是,这完全是科学的事实。如果你不相信,那就读读这方面的书。
我很有资格谈这个主题,因为我自己就有过深切的体会,而且是一次痛苦昂贵的经历。当我由密苏里州的玉米田来到纽约时,我报名美国戏剧学院。我向往成为一位演员,我当时有个自作聪明的主意,通往成功的捷径,这么简单易行的道理,真搞不懂别人怎么会想不到。这个主意是,好好研究当时的几位名演员,把他们的优点都集合起来变成我自己的。
多蠢啊!害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模仿别人后,才发现我学不了任何人,我只能成为我自己。那样的惨痛经验总该让我一辈子不模仿别人了吧!但是,不,我实在太愚蠢了,我得再经历另外一次痛苦。几年后,我写一本有关公众演说的书。我又有了同样愚蠢的想法,就是借用其他书的一些主意,汇编成一本书,一本包罗万象的书。于是我弄来一批有关公众演说的书,花了一年的时间吸收他们的想法,变成我的文章。最后,我再次发现自己又当了一次傻瓜。把别人的想法变成自己的文章,只会把文章弄得枯燥乏味,不会有人读的。于是我把这一年的工作成绩全丢进废纸篓里,从头再来。
所以我想说的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崭新的自我,为此而高兴吧!聪明的领导者懂得善用自己的天赋,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我的体现。因为你只能唱你自己、画你自己。
认识自我批评的重要性
记下自己干过的蠢事,提出自我批评。
卡耐基
我的档案柜中有一个私人档案夹,标示着“我所做过的蠢事”。档案夹中插着一些我做过的傻事的文字记录。我有时口述给我的秘书做记录,但有时这些事是非常私人的,而且愚蠢到我没有脸请我的秘书做记录,因此只好自己写下来。
每次我拿出那个“愚事录”的档案,重看一遍我对自己的批评,可以帮助我处理最难处理的问题——管理我自己。我曾经把自己的麻烦怪罪到别人头上,不过随着年龄渐增,希望也长了一点智慧——我最后发现应该怪的人只有自己。很多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认清了这一点。拿破仑被放逐到圣赫伦岛时说:“我的失败完全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怪罪任何人。我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我自己,这也是造成我的悲惨命运的主因。”
我要告诉你关于一位深谙自我管理艺术的人物的故事,他的名字是豪威尔。
1944年7月31日,他在纽约大使酒店突然身亡的消息震惊了全美。华尔街更是骚动,因为他是美国财经界的领袖,曾担任美国商业信托银行董事长,兼任几家大公司的董事。他受的正式教育很有限,在一个乡下小店当过店员,后来当过美国钢铁公司信用部经理,并一直朝更大的权力地位迈进。
我曾请教豪威尔先生成功的秘诀,他告诉我说:“几年来我一直有个记事本,登记一天中有哪些约会。家人从不指望我周末晚上会在家,因为他们知道,我常把周末晚上留作自我省察,评估我在这一周中的工作表现。晚餐后,我独自一人打开记事本,回顾一周来所有的面谈、讨论及会议过程。我自问:‘我当时做错了什么?有什么是正确的?我还能干些什么来改进自己的工作表现?我能从这次经验中吸取什么教训?’这种每周检讨有时弄得我很不开心。有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莽撞。当然,年事渐长,这种情况倒是越来越少,我一直保持这种自我分析的习惯,它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豪威尔的这种做法可能是向富兰克林学来的。不过富兰克林并不等到周末,他每晚都自我反省。他发现过13项严重的错误。其中三项是:浪费时间、关心琐事及与人争论。睿智的富兰克林知道,不改正这些缺点,是成不了大事业的。所以,他一周订一个要改进的缺点作为目标,并每天记录赢的是哪一边。下一周,他再努力改进另一个坏习惯:他一直与自己的缺点奋战,整整持续了两年。
难怪富兰克林会成为受人爱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艾尔伯特·哈伯特说过:“每个人一天起码有5分钟不够聪明,智慧似乎也有无力感。”
一般人常因他人的批评而愤怒,有智慧的人却想办法从中学习。诗人惠特曼曾说:“你以为只能向喜欢你、仰慕你、赞同你的人学习吗?从反对你的人、批评你的人那儿,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训吗?”与其等待敌人来攻击我们或我们的工作,倒不如自己动手。我们可以是自己最严苛的批评家。在别人抓到我们的弱点之前,我们应该自己认清并处理这些弱点。达尔文就是这样做的。当达尔文完成其不朽的著作——《物种起源》时,他已意识到这一革命性的学说一定会震撼整个宗教界及学术界。因此,他主动开始自我评论,并耗时15年,不断查资料,向自己的理论挑战,批评自己所下的结论。
如果有人骂你愚蠢不堪,你会生气或者会愤愤不平吗?我们来看看林肯如何处理。林肯的军务部长爱德华·史丹顿就曾经这样骂过总统。
史丹顿是因为林肯的干扰而生气。为了取悦一些自私自利的政客,林肯签署了一次调动兵团的命令。史丹顿不但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还指责林肯签署这项命令是愚不可及的。有人告诉林肯这件事,林肯平静地回答:“史丹顿如果骂我愚蠢,我多半是真的笨,因为他几乎总是对的。我会亲自去跟他谈一谈。”
林肯真的去看史丹顿,史丹顿指出他这项命令是错误的,林肯就此收回成命。林肯很有接受批评的雅量,只要他相信对方是真诚的,有意帮忙的。
你我也应该欢迎这样的批评,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连罗斯福总统也只敢期望自己能在四次里面有三次是正确的。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坦承他的结论99%都是错误的。法国作家拉劳士福古曾说:“敌人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自己的观点可能更接近事实。”
我认为这句话常常是正确的,可是被人批评的时候,如果不提醒自己,我还是会不假思索地采取防卫姿态。每次我都对自己极为不满。不管正确与否,人总是讨厌被批评,喜欢被赞赏。我们并非逻辑的动物,而是情绪的动物。我们的理性就像狂风暴雨下汪洋中的一叶扁舟。
听到别人谈论我们的缺点时,想办法不要急于辩护。因为每个没头脑的人都是这样的。让我们放聪明点,也更谦虚一点,我们可以气度恢弘地说:“如果让他知道我其他的缺点,只怕他还要批评得更厉害呢!”
我曾讨论过如何应对恶意的攻讦。现在提出的是另一个想法:当你因恶意的攻击而怒火中烧时,何不先告诉自己:“等一下……我本来就不完美。连爱因斯坦都承认自己99%都是错误的,也许我起码也有80%的时候是不正确的。这个批评可能来得正是时候,如果真是这样,我应该感谢它,并想法子从中获得益处。”
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查尔斯·卢克曼曾经用100万美元请鲍伯·霍伯上广播节目。鲍伯从不看赞赏他的信,只看批评的信,因为他知道可以从中学到一点东西。福特汽车公司为了了解管理与作业上有何缺失,特地邀请员工对公司提出批评。
我认识一位香皂推销员,甚至主动要求人家给他批评。当他开始为高露洁推销香皂时,订单接得很少。他担心会失业,他确信产品或价格都没有问题,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他自己身上。每当他推销失败,他会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有时他会折回去,问那位商家:“我不是回来卖给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见与指正。请你告诉我,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你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
这种态度为他赢得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想知道他的发展吗?他后来升任高露洁公司总裁,高露洁公司是当代最大的香皂公司。他就是立特先生。只有心胸宽大的智者,才能向豪威尔、富兰克林及立特看齐。四下无人时,你何不自问你到底属于哪一种人?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
方向错了,怎么奔跑都是徒劳无功。
卡耐基
创设遍及全美的事务公司的亨瑞·杜哈提说,不论他出多少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这两种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能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那么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直到发现正确的事情为止。由此可见,做事的方向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企业的商业行为,还是个人的工作方法,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都在于前者:效率和正确做事。
实际上,第一重要的却是效能而非效率,是做正确的事而非正确做事。“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效率,其结果是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做正确的事”强调的则是效能,其结果是确保我们的工作是在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换句话说,效率重视的是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效能则重视时间的最佳利用——这包括做或是不做某一项工作。
“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很重要的工作理念。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者组织而言,“做正确的事”都要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正确地做事就是一味地例行公事,而不顾及目标能否实现,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工作方式。工作只对上司负责,对流程负责,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一味服从,铁板一块,是制度的奴隶,是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工作的人往往不思进取,患得患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着过日子。
而做正确的事不仅注重程序,更注重目标,是一种主动的、能动的工作方式。工作对目标负责,做事有主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种人积极主动,在工作中能紧紧围绕公司的目标,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而发挥人的能动性,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变通,努力促成目标的实现。
这两种工作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只对过程负责,还是既对过程负责又对结果负责;是等待工作,还是主动地工作。同样的时间,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产生的区别是巨大的。
我来给你举个工作中的例子,比如说某客户服务人员接到服务单,客户要装一台打印机,但服务单上没有注明是否要配插线,这时,客户服务人员有3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照开派工单;
第二种做法:打电话提醒一下商务秘书,是否要配插线,然后等对方回话;
第三种做法:直接打电话给客户,询问是否要配插线,若需要,就配齐给客户送过去。
第一种做法,可能导致客户的打印机无法使用,引起客户的不满;第二种做法,可能会延误工作速度,影响服务质量;第三种做法,既能避免工作失误,又不会影响工作效率。
你觉得,哪种做法最好呢?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三种做法。第三种做法就是在做正确的事,第一、二种做法就是在正确地做事,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结果的不同,其原因是没有把公司的目标与自己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若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此时需要有说“不”的勇气。
我的妻子曾被选为社区计划委员会的主席,可是既放不下许多更重要的事,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后来她打电话给一位好友,问她是否愿意在委员会工作,对方却婉拒了,我的妻子大失所望地说:“我那时也能拒绝就好了。”
这不是说社区活动或社会服务不重要,而是人各有志,各有优先要务。必要时,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急迫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我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任教时,曾聘用一位极有才华又独立自主的撰稿员。有一天,有件急事想拜托他。他说:“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不过请先了解目前的状况。”他指着墙壁上的工作计划表,显示超过20个计划正在进行,这都是我俩早已谈妥的。
然后他说:“这件事至少占去几天时间,你希望我放下或取消哪个计划来空出时间?”他的工作效率一流,这也是为什么一有急事我会找上他。但我无法要求他放下手边的工作,因为比较起来,正在进行的计划更为重要,我只有另请高明了。
我的训练课程十分强调分辨轻重缓急以及按部就班行事。我常问受训人员:你的缺点在于:
(1)无法辨别事情重要与否?
(2)无力或不愿有条不紊地行事?
(3)缺乏坚持以上原则的自制力?
答案多半是缺乏自制力,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那是“确立目标”的功夫还不到家使然。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轻重缓急”的观念,自然就容易半途而废。这种人十分普遍。他们能够掌握重点,也有足够的自制力,却不是以原则为生活重心,又缺乏个人使命宣言。由于欠缺适当的指引,他们不知究竟所为何来。
以配偶或金钱、朋友、享乐等为重心,容易受第一与第三类事务羁绊。至于自我中心者则难免被情绪冲动所误导,陷溺于能博人好感的第三类活动,以及可逃避现实的第四类事务。这些诱惑往往不是独立意志所能克服的,只有发乎至诚的信念与目标,才能够产生坚定说“不”的勇气。
带上自己的职业地图
有一份地图,你能找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
卡耐基
乔治·萧伯纳说过:“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当他们无法找到的时候,他们亲手创造了它,就像在出外旅游之前你会很自然地带上地图一样。”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带领我们穿越迷雾、走向成功的地图,我们只有依靠它的指导,才能够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职业生涯设计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
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个人职业规划要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订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路径。
著名管理专家诺斯威尔对职业生涯规划内涵的界定是这样的: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规划的好处主要有3点:
第一,它可以减少许多焦虑与情绪波动(高涨与低落)。
第二,它可以使生活与工作的效率更高,更易获得成就。
第三,它可以使自己集中优势资源,避免一切干扰,使自己更容易获得成功。
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呢?
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规划,事实上,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因为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只是协助你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也是帮助你真正了解自己。
你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作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内容。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与限制,设计出自己的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通过对自己以往的经历及经验的分析,找出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兴趣点,这是职业设计的第一步。
了解自己,我们可以采用对自己的5个追问来实现这一点,此种方法依托的是归零思考的模式:从问自己是谁开始,然后一路问下去。共有5个问题:
我是谁?
我想做什么?
我会做什么?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
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回答了这5个问题,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你就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了。如果你有兴趣,现在就可以试试。先取出5张白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在每张纸的最上边分别写上以上5个问题。然后,静下心来,排除干扰,按照顺序,独立地仔细思考每一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回答的要点是: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想到的答案;写完了再想想有没有遗漏,确实没有了,按重要性进行排序。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可将思绪回溯到孩童时代,从人生初次萌生第一个想干什么的念头开始,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忆自己真心向往过想干的事,并一一记录下来,写完后再想想有无遗漏,确实没有了,就进行认真的排序。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把确实证明的能力和自认为还可以开发出来的潜能都一一列出来,认为没有遗漏了,就进行认真的排序。
对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回答则要稍作分析:环境,有本单位、本市、本省、本国和其他国家,自小向大,只要认为自己有可能借助的环境,都应在考虑范畴之内;在这些环境中,认真想想自己可能获得什么支持和允许,搞明白后一一写下来,再以重要性排列一下。
如果能够成功回答第五个问题“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你就有了最后的答案了。
做法是:把前四张纸和第五张纸一字排开,然后认真比较第一至第四张纸上的答案,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答案用一条横线连起来,你会得到几条连线,而不与其他连线相交又处于最上面的线,就是你最应该去做的事情,你的职业生涯就应该以此为方向。在此方向上以3年为单位,提出近期、中期与远期的目标;再在近期的目标中提出今年的目标;将今年的目标分解为每季度目标、每月目标、每周目标、每天目标。
这样,你每天睡前就可以对照自己的目标进行反省,总结当日的成就与失误、经验与教训,修正明天的目标与方法,第二天醒过来后稍加温习就可以投入行动了!这样日积月累,没有不能实现的规划。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往往认为选择最热门的职业就意味着对自己最有前途,对此,有关专家提醒:选择职业最重要的是能正确地分析自己,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专业,然后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
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考虑一下你希望在多少年之内达到什么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往回算就可以了。目标的设定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但是有一点,就是说你要保证这个目标至少在你本人看来是伟大的。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做驱动力,人们是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
你的职业正在帮助你实现人生的最终目标吗?你是否有一种途径可以让你现有的职业与你的人生基本目标相一致?正如一场战役、一场足球比赛都需要确定作战方案一样,有效的生涯设计也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方案,这些具体的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通常职业生涯方向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3个问题:
我想往哪方面发展?
我能往哪方面发展?
我可以往哪方面发展?
所以说,在今天,我们的工作方式不断推陈出新,除了学习新的技能知识以外,还得时时审视自己人生的资本,并且意识到其不足的地方,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一呼百应地带领自己的团队向前冲。
面对无法避免的事实
要认清自己,要让自己像树一样去面对黑暗、暴风雨。
卡耐基
对那些无法避免的事,如杨柳经受风雨的洗礼,水接受容器等,我们要有接受这些事实的能力,勇敢接受这些必然的事。
我小的时候,曾跟我的小伙伴们到北密苏里州一栋荒废的老木屋的阁楼做游戏。从阁楼上下来的时候,我在窗栏上站了一会儿,然后往下跳。由于我左手的食指戴着戒指,所以我跳下去的时候,一颗铁钉就绊住了它,结果我的那根手指就被拉断了。
当时我吓死了,马上叫了起来,想着我可能会死。可是,等我的手好了之后,我再也不为这件事难过。难过还能解决什么呢?我只能接受这个已经发生的事实。现在我也根本不会注意我的左手只有三个手指头和一个大拇指这个问题。
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在纽约市中心一家办公大楼中开运货电梯的人,他整个左手都没有了。我就问他是否会为缺了一只手而烦恼,他回答说:“不会的,我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件事,除非我穿针的时候注意到这件事。”
事实上,一般我们都能接受任何糟糕的情况,然后让自己适应这个事实,或者根本就不去考虑这件事。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15世纪老教堂废墟上有这样一行字:“事实就是这样,不是别的样子。”我经常想起这句话。
历史发展到今天,谁都难以避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果它们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就不再是别的样子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选择的机会:完全把这些不幸当做无法避免的事实接受,并逐渐适应。要不然,我们只能让忧虑使我们的精神崩溃,摧毁我们的人生。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给人们这样的忠告,我非常喜欢,那就是:“快乐地接受事实就是这样。能够接受发生的任何事,就是克服下一步不幸的第一步。”俄勒冈州波特南的伊丽莎白·康丽现在就明白这个道理,她也是在经历很多不幸之后才慢慢领悟到的,她给我的一封信中讲了她自己的遭遇:
美国庆祝陆军在北非获胜的那一天,我接到国防部一封电报,告诉我说,我最爱的人,我的侄儿在战场上失踪了。过了不久,国防部又送来一封电报说,我那亲爱的侄儿已经死了。对这样的结果我真是悲伤极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上帝是眷顾我的:一份理想的工作,一个美好的理想,即把我的侄儿养大成人。在我看来,我的侄儿是所有美好年轻人的化身,我所有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但是就是这两封电报,摧毁了我对生活的希望,我觉得生活再也没有目标,我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呢?于是我对工作也不那么上心了,朋友也不怎么来往了。既然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意义,我还能怎样呢?
我抛开了这一切,变得冷漠,整天生活在怨恨之中。为什么我最爱的侄儿会死?为什么这么好的年轻人还没开始自己的美好人生就让他死在战场上呢?我没法接受他已经离开我的现实,我悲伤得无以复加。我决定放弃所有的一切,包括我的家乡、我那理想的工作,让自己就沉浸在泪水和懊悔中。
我开始清理我的东西,做好辞职的准备。这时候我发现了一封很久以前的一封信,我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是我侄儿以前写给我的信。那是几年前我妈妈去世的时候他写给我的,信上说:“我们当然都会想念她的,我知道你会更思念她的。但我相信你一定都能挺过去,你是一个这么坚强的人,依着你对人生的理解,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接受这些的。我永远记得你是怎样教导我的:无论何处,无论我们离得有多远,我永远记得你教我要学会微笑,像个男子汉一样,勇敢地接受任何已经发生的事。”
我反复翻阅我侄子给我的信,我觉得他并没有离去,就在我的身边跟我说话。他好像说:“你为什么不用那些你教给我的方法呢?坚强地挺过去。无论发生了什么不幸,用微笑来掩盖那些悲伤,继续生活下去。”我于是又开始回去工作,不再对人冷漠无礼,努力让生活恢复到以前的样子。我对自己说:“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我不能再改变什么了,至少我还能像我侄子希望的那样生活下去。”
我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还给前方的士兵、别人的儿子写信。晚上,我参加成人教育班,努力学习新东西,发现新乐趣,结交新朋友。要是没看到这封信,我都没想过自己还能发生这些新的变化。我不再为已经永远过去的事情再悲伤难过,现在我的生活依然充满了欢笑,就像我侄子所希望的那样。
伊丽莎白·康丽明白了我们人生早晚要知道的道理,即对那些已经发生过的无可奈何的事情,我们必须努力地接受和适应。这种道理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学会的,甚至那些高高在上的国家领导,也必须不得不常常提醒自己要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
乔治五世就曾在白金汉宫的宫殿墙上留下了这样的话:“我不会为月亮的消失而哭泣,也不会为做过的事懊悔。”叔本华也讲过同样的话:“有接受的能力,就是人生旅途上最重要的事情。”显然,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的,并不是环境本身,而是我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我们自己的感受。不得已的时候,我们都不得不忍受各种灾难和不幸,甚至要战胜这些恶魔。也许有时候力不从心,但实际上,我们精神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些力量就能帮我们顶住任何灾难。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曾经拜访过很多著名的反美国商人。他们成功的经验,其中有一条让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面对无法避免的事情,都能坦然接受,并且依旧过着开心快乐的生活,否则要是不积极接受的话,就会被更大的压力压跨。所以我才觉得,所有的领导者,都应该明白这一点。
认清人生的精彩来自于目标
一个领导者对自己的认知首先是从人生的目标开始。
卡耐基
不能抱持正确目标而奋斗的人,就有如玩耍得意志消沉的儿童一样,他们不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么,总是茫然地撅着嘴。行动的本身左右着人生。确定明确的人生目标,不论是对人生,或是对任何的行动,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生活中,有不少人缺乏明确的目标。他们就像地球仪上的蚂蚁,看起来很努力。总是不断地在爬,然而却永远找不到终点,找不到目的地。同样,在生活中没有目标,活动没有焦点,也会使你白费力气,得不到任何成就感与满足感。没有目标的活动无异于梦游,没有目标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幻象。许多人把一些没有计划的活动错当成人生的方向,他们即使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最后还是哪里都到不了。
要攀到人生山峰的更高点,当然必须要有实际行动,但是首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更高处只是空中楼阁,望不见更不可及。如果我们想要使生活有突破,到达很新且很有价值的目的地,首先一定要确定这些目的地是什么。只有设定了目的地,人生之旅才会有方向、有进步、有终点、有满足。
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都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踏出他们的第一步。社会无疑具有强大的同化作用,使得我们许多人都背离了人生的真谛,丧失了真情和本性。但唯有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使我们得到满足。放弃了自身的愿望和需要,我们就变得麻木不仁,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
每个人都做过梦。真实的梦,睡眠中的梦,小时候在作文本上写出的梦,与朋友闲聊时做的白日梦。然而,做梦的年龄过了之后,面对现实,为什么会有惆怅或失落?当然,最理想的是“美梦成真”,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但也并非做不到。人一旦有梦想、有目标,自然就会为了实现它而发挥更大的心力,人生的光辉由此粲然可见。为什么呢?在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人生的乐趣就会显现,而生活就会更加地精力充沛,此时人类原已潜在的脑力也会得到发挥。经常有意识地创造出这样的情势,使人生更成功、更丰富且充满乐趣的原则,就是所谓的目标催化作用。
1952年的《生活》杂志曾登载了约翰·戈德的故事。戈德15岁时,偶然地听到年迈的祖母非常感慨地说:“如果我年轻时能多尝试一些事情就好了。”戈德受到很大震动,下定决心自己绝不能到老了还像老祖母一样有无法挽回的遗憾。于是,他立刻坐下来,详细地列出了自己这一生要做的事情,并称之为“约翰·戈德的梦想清单”。
他总共写下了127项详细明确的目标。里面包括10条想要探险的河、17座要征服的高山。他甚至要走遍世界上每一个国家,还想要学开飞机、学骑马。他甚至要读完《圣经》,读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狄更斯、莎士比亚等十多位大学问家的经典著作。他的梦想中还要乘坐潜艇、弹钢琴、读完《大英百科全书》。当然,还有重要的一项,他还要结婚生子。
戈德每天都要看几次这份“梦想清单”,他把整份单子牢牢记在心里,并且倒背如流。戈德的这些目标,即使从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来看,仍然是壮丽且不可企及的。但他究竟完成得怎么样呢?在戈德去世的时候,他已环游世界4次,实现了127个目标中的103项。他以一生设想并且完成的目标,述说他人生的精彩和成就,并且照亮了这个世界。每当我们读起戈德的故事,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句话:人生因梦想而伟大。
一位大学生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作品,他从事新闻工作的天分很高,有从事新闻事业的潜力。这位大学生在毕业时却没有选择从事新闻行业,他觉得新闻工作就是报道一些琐琐碎碎的事情,而不愿去做。可是5年后,他却不无懊悔地说:“老实说,我现在的待遇也不算低,公司也有前途,工作又有保障,但是我压根儿心不在焉,我很后悔没有一毕业就参加新闻工作。”从这位学生的身上,你可以看出,他对于现在的工作心存不满,三五年就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厌恶情绪。他将来根本没有什么前途。除非他立刻辞职,参加新闻工作。
如果这位学生当初在新闻行业上制定准确的目标的话,或许他早就在这方面小有成就了。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早日定下事业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成功。目标是你所期望的成就与事业的真正动力。
威廉姆·玛斯特恩,一位非常杰出的心理学家曾经向3000人问过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而活着?”结果表明有94%的人说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94%啊!正像有句谚语所说的:“每个人都活着,但并非每个人都真正地活着。”玛斯特恩的调查也不幸证实了这一点。许多人过着如梭罗所说的“宁静的绝望生活”。他们忍耐,等待,彷徨于生活的真谛,期望他们的人生目标在某个神灵的激发下瞬间降临。同时,他们只是在生存着,重复着生活的机械动作,他们从未感受过生命的闪光。他们看着自己的生命之光迅速地飞逝,变得越来越恐惧,害怕他们还没有体会到任何真正的喜悦和生命的内涵,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从发现目标到拥有目标,这是一个过程,整个过程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自省和耐心——这两种品质对我们多数人来讲很难做到。但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就像为自己的灵魂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安定和方向感顿时产生。
确定你自己的目标也会对你产生同样的效果!下面的练习是我自己在寻找目标时确立的步骤,你不妨一试,看看效果如何。取出一张白纸写下“我希望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列出你愿意让你的朋友、配偶、孩子、合作伙伴、团体,甚至是整个世界所希望记住你的品质、行为和特征。如果你与其他一些团体有特殊的关系的话,如教堂、俱乐部、球队等,把它们也列入表中。在列表的过程中你将渐渐地发现你自己真正的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源泉。
美国著名的诗人弗洛斯特在第一次接触到雪莱的诗时,深受触动:“啊!这个东西正是我所要的。”他觉得自己与雪莱的作品是一体的。因此对于我来说,过去或现在是什么样并不重要,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是最重要的。我必须对未来怀有远大的理想,否则就不会做成什么大事,说不定还会一事无成。
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走向成功的人,更不容回避目标定位的课题。人,确实需要一个高度,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一个追寻真理的高度。人,应该为自己的一生确立一个高层次目标,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高层次目标。让我们为自己寻找一个梦想、树立一个目标吧,因为——人生因梦想而伟大!
同样,领导者也一样,你们的人生与你们的企业,是否精彩完全来自于你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