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电子发展基金成果汇编(全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 1949字
- 2020-08-26 22:38:56
电子发展基金助力企业产品研发,推动企业发展
南京联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情况
南京联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创集团”)成立于1997年,是在南京本土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下,联创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以领先的技术与产品、规范的质量管理和服务、优秀的企业文化,发展成为全国性高科技企业。
联创集团的业务范围涵盖软件的开发与外包、现代服务业和职业化教育等领域,所开发的核心软件在国内综合市场的占有率达70%以上,居全国第一,产品市场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
作为“省、市系统集成工程中心”、“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苏联创软件研究院”在江苏省内的唯一依托单位,联创集团在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建有10个研发基地,主要产品包括:电信行业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系列软件、支持三网融合的综合运营支撑平台、信息安全系列软件、城市信息化一卡通系统、电信增值应用软件与解决方案及电信级网络方案等。联创集团先后开发出145项拥有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产品,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79项,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成功替换国际著名的惠普、埃森哲公司的产品;近百项科技成果分别列入国家发改委专项、国家科技部专项、国家工信部专项等重大科技计划;先后获得中国软件百强(2010年列第11位)、国家电子信息百强(2010年列第17位)、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连续9年)、国家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之一、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前十家企业等荣誉资质和称号。
2010年,联创集团南京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7917万元,上缴税金13527万元,利润总额达29080万元。
二、电子发展基金使用情况
2007年度开展的电子发展基金支持项目“电信运营商商务智能系统平台软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资金足额到位,完成总投资2087万元,其中企业自筹1987万元、电子发展基金资助100万元。
电子发展基金的资助为联创集团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具有极强的引导和拉动作用。联创集团以实施本项目为契机,建立以项目为龙头、市场为导向的科研创新体系,积极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确立了联创集团的快速成长型民营科技企业新形象,连续9年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获得国家软件百强(2010年列第11位)、全国电子信息百强(2010年列第17位)、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全国服务外包成长型百强、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前十家企业、全国优秀民营企业、省百强高新企业、省骨干软件企业、省首批国际服务外包重点企业等荣誉。联创集团自主创新工作备受国家、省、市政府关注和重视。
三、基金使用管理经验体会
联创集团严格按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坚持专款专用,通过设立财务专账,完整保存财务资料,严格开支,加强监督管理;按时、按要求将项目实施情况向江苏省、市经信委等主管部门定期报告,主动接受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使项目有序进行。
电子信息发展基金不但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支持,更给予了精神上的激励。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资金,如何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联创集团通过实实在在的创新实践回答了这些问题,重点关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软件产品,并通过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究,进行必要的积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做不但有效促进了中国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化发展能力,并且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附:[项目简介]
电信运营商商务智能系统平台软件研发与产业化
项目名称:电信运营商商务智能系统平台软件研发与产业化
项目承担单位:南京联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批准文号:信部运 [2007] 329号
一、项目使用基金总额及投资构成
实际完成总投资2087万元,其中企业自筹1987万元,电子发展基金资助100万元。
二、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
本项目已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发展基金管理办公室验收。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软件的研发。
三、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创集团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自主开发出元数据管理与跟踪技术、企业数据旅程流程管理与控制技术、静态报表技术、多层动态页面设计方法等核心发明专利技术。项目完成了数据仓库应用平台、数据质量监控和流程调度平台、经营分析和营销策划平台等数据处理平台的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1篇。通过本项目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极大提高了电信行业各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水平,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促使运营商们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创造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建设了一支以软件领军人才、省333工程、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