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景区危机,你不愿意看到的事实!(3)
- 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 宋学军
- 5392字
- 2014-11-04 17:16:04
目前我国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扩张,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65万~70万公顷,同时草原质量也不断下降。西部和北方地区是我国草原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退化草原已达草原总面积的75%以上,尤以沙化为主。
草原退化还使大量基因和物种消失,这些损失难以直接用经济计算。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这种损失远远大于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为2~3倍,甚至达到10倍。草原退化的同时,水土流失逐年加剧,降雨量普遍减少。
一位草原生态学家痛心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草原问题上有很多重大失误:只顾鼓励发展牧业生产,却忽略了应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和草原建设;只顾单方面重视发展农业,提出向草地要粮,盲目毁草开荒使很多优质草场沦为农田,又废弃为荒漠。
五、“荒漠化”的威胁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在人类当今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动荡。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反过来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随着气候干旱以及滥垦、滥伐、滥牧、滥采以及滥用水资源等不合理人为活动的加剧,荒漠化犹如一场“地球疾病”正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威胁。
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而中国却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8%,影响着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沙漠噬掉的土地面积达2460平方千米,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而且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1.5亿元!荒漠化和干旱给中国的一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荒漠化问题早已引起中国专家及中国政府的关注,尽管中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荒漠化的治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土地荒漠化扩大的趋势还在继续,最主要原因在于治理速度跟不上荒漠化速度。
在宁夏西南部中卫县沙坡头,黄河与腾格里沙漠已经近在咫尺。而曾经这里是丝绸之路故道。历史上的楼兰古国,以及和楼兰同时兴起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尼雅、卡拉当格、安迪尔、古皮山等繁华城镇也都先后湮没在近代的沙漠之中。历史上的宁夏也不是今天这样被沙漠和秃岭紧紧包围。宁夏北部三面被腾格里、乌兰布和和毛乌素沙漠环绕,境内沙漠化面积达1.26万平方千米,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4.3%。作为宁夏的旅游胜地——沙坡头,却是滕格里大沙漠南端紧逼黄河的连绵沙山,东西长十几千米,在黄河北岸堆积成高达百米的沙坝,这里曾经流沙纵横,平均每10个小时出现一次沙暴,沙暴一来,地毁人亡。沙坡头一带年降雨量只有200毫米,蒸发量却为3000毫米,是降雨量的15倍!沙漠每年以8~9米的速度向黄河方向推移。300年来,腾格里沙漠不断南侵,迫使中卫绿洲后退了7.5千米,2700公顷良田被沙海吞没。每当狂风肆虐时,这里便飞沙走石,连绵起伏的流动沙丘掩埋村庄,吞噬良田。
虽然这里有全球闻名的麦草方格治沙工程,但是这种麦草方格也只是在包兰铁路沿线被运用,而没有扩大到整个沙坡头。站在沙坡头,我们可以看到腾格里沙漠已经逼近黄河。在鸣沙山的旅游景区内,人们为了满足旅游爱好者滑沙,把沙丘堆高。这样很容易造成沙丘表面的流沙从顶部滑下进入黄河河道。同时,由于这里并没有像包兰铁路沿线那样采取很好的固沙措施,按照沙坡头每年出现的大风扬沙现象和沙丘的移动速度,要不了多久,黄河到此便会成为地下河,塞上明珠也不会再有其昨日风采。
由此看来,防沙、治沙依然是沙坡头人的头顶大事。
六、山水背后的伤痕
武夷山是祖国秀美山川的代表,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它在为我们带来优美自然景观的同时,还为我们创造了赖以生存的资源。但人们在欣赏大自然造就的奇迹、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大自然的破坏,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秀美的山川,遍布着人类的脚印,伤痕累累!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武夷岩茶的最佳产地,这里环境十分适合优质茶叶的生长。茶园或基地须选择在此可以有利于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工业废水以及人类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园四周的森林,使茶树处于密林的怀抱中,常处在云雾笼罩之下,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茶叶自然品质。同时,茶园要求周围土壤要深厚,有效土层超过80厘米,养分含量丰富而且平衡。武夷山优越的条件使茶叶种植获得了较大发展,茶农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是,景区茶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给景区带来了一些问题,20多年来,景区资源保护与茶地垦复一直处于矛盾中。武夷岩茶在种植、加工、销售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茶地的开垦亦逐年上升,已影响甚至在部分地段已严重影响到景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群落结构、林木、林地土壤等,所造成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本已十分脆弱的植被进一步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群落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景观构造简单化等。
有调查显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面积2002年以前为60平方千米即90000亩,2002年以后增加到64平方千米即96000亩。1979年、1988年、1996年、2001年、2005年的茶地面积分别占主景区面积的3.84%、4.7%、13.09%、13.43%、16.70%。增加的这些茶园主要是原撂荒被重新垦复的茶园。撂荒多年后又被重新垦复利用,大部分已种上新茶苗,尚有在垦复中的老茶地已对植被造成很大的干扰;农田或菜园改造成的茶园。利用荒田和废弃菜园改造成茶园;新开茶地。近年来毁林或在原住民搬迁后留下的屋基上新造的茶地。景区内的茶地呈星散分布,而以溪南的水运队到南源岭一带、山北的水帘洞以北最多,次为星村镇周围。仍有大量茶地分布于主要的游道边,对景观造成影响。部分茶地分布于九曲溪沿岸和主要的景观边,破坏了植被的天然性。老茶园大多分布于山谷或山脚,新茶园多分布于山脊或半坡,山脊原植被保护较好,大多土壤有机质较丰富,因而被毁林建造茶地,这种类型的茶地在景区内随处可见,对植被的破坏最为严重。另有小部分茶地建造在陡坡上。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茶地的开垦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茶地开垦对景观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茶地的开垦、日常经营中取土培根等大多要砍伐已处于中早期演替阶段的马尾松林,清除林地的灌木层和草被,使群落结构简单化,林地土壤完全裸露,自然景观遭受强烈的干扰。这种情况在铁板峰顶和水帘洞顶尤其严重。
2.茶地开垦对周边林地的蚕食
在原有茶地边缘的林地常受到小面积砍伐逐步被改造成茶园,原有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林缘线收缩后退,阳性灌草不断侵入,致使林分退化。
3.茶地开垦造成水土流失
茶地改新、补苗、取土、培土、开路、开排水沟和茶地用的蓄水池、管理不善且90年代后开垦的茶地都没有石砌挡墙,等等均造成茶地的严重水土流失。
4.茶地垦复对林木的影响
茶地边缘的马尾松等林木因遮蔽茶地的阳光常受到环剥或砍伐;山顶上开垦茶地时仅留林缘一层林木,受大风时易倒伏甚至死亡;茶地开垦和取土时对树木的根系会造成损伤或致死;茶地改新时老茶树被砍伐堆于林缘,腐烂时释放的单宁等次生物质对林木及林地土壤均有影响等等。
5.茶地垦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茶地垦复清除林地上大量的林木和林下植物,破坏森林生物生存的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常绿阔叶林物种多度显著大于茶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远大于茶地,而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则远小于茶地。两类茶地的比较中,水帘洞边的茶地撂荒多年,佛国岩的茶地新近采取过垦复措施,前者的多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高于后者,优势度指数则反之,说明垦复对茶地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
6.樵采对森林群落的破坏
茶叶加工及茶农生活用薪炭材有些来自景区内的树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7.茶地垦复施肥等对景区内水质的影响
茶地垦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下大雨涨洪水时,九曲溪溪水十分浑浊,比如2003年6月24日至25日从小雨至大雨、暴雨连续下个不停,24日17时至25日8时,九曲溪上游降雨201毫米,天游降雨248毫米,九曲溪涨洪水且十分浑浊,26日从五曲大桥采样监测,悬浮物浓度达182mg/L,而平常该处水中悬浮物浓度只有10毫克/升以下;因茶地面积逐年增大,其蓄水能力较弱,致使九曲溪水位逐年持续下降;近几年开展水质检测中发现九曲溪水总磷持续偏高,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标准下降为Ⅱ类水标准,这与茶地的施肥有一定的关系,从土壤监测中也发现,茶园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远高于森林土壤。
8.茶产量增加导致制茶车间需求增大
茶地面积增大,茶叶产量增加,原有的制茶车间势必不能满足需求,违法占地违章建设行为就时有发生,近两年发生在景区内高星公路沿线大量的违章建筑,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景区的景观资源。
七、三峡库区的“水华”
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立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三峡水库自建立以来,库区次级河流受干流水位顶托的影响,回水段水流缓慢,几乎成为死水。“流水不腐”的效应失去以后,氮、磷等物质大量聚集到回水区,这些物质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使得许多自养型的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快速繁殖,水生态平衡被破坏,出现“水华”现象。“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调查结果表明,爆发“水华”的藻类主要有甲藻、硅藻、绿藻及隐藻。“水华”发生时,水体一股呈蓝色或绿色,并出现腥臭味的浮沫。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三峡水库初次蓄水后,“水华”现象就长期存在。在三峡库区重庆段23条支流中,大多数在每年的5~10月都会不同程度地爆发“水华”。“水华”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水体的富营养化。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三峡库区,主要污染物为面源污染。这些污染,包括来自库区及其上游的水土流失,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的污染,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不少的高污染化工企业,正俏然流向三峡库区城市。有的地方政府为了留住企业,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若罔闻,甚至弄虚作假,强行让其过关,希望借此发展当地的地方经济。
例如,主要生产黄磷、工业磷酸、三聚磷酸钠等化工产品的公司搬迁后,搬到靠近长江主流的高阳镇白沙河村。2009年3月,记者来到时,工厂正在进行生产作业,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弥漫在整个峡谷里。昭君村村民告诉记者,自从化工厂建成后,几乎每天都是浓烟滚滚,空气污浊了,茶叶没人要了,水变得浑浊,河里的鱼也死得差不多了。
类似的化工项目,还正在三峡库区大肆扩张。参与三峡工程环保论证的环境学家认为,不该在三峡库区建设化工厂。因为大量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加上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等排入水库中,致使水库中的氮、磷、钾等含量上升,使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大量繁殖,进而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水华”现象便随之产生。淡水富营养化后,“水华”会频繁出现,而且面积会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第二,水流速度的减缓。
三峡工程的修建对有效减少洪涝灾害、避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三峡成后库区的水位上升,使得之前流动的河流变成“湖泊”,几近静止的湖泊的水流速度大幅减缓,几乎不再流动,进而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承受力逐步降低,库区的水质状况呈下降趋势。另外,三峡水库建成后,大量泥沙沉积,水质变清,有利于水生植物,特别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导致藻类的生长繁殖加速,引起“水华”的产生。
“水华”现象造成的最大危害
一、日常生活的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重庆主城区在长江、嘉陵江的取水口共有28处,这28处取自上游的水质总体上都在Ⅲ类标准,水质堪忧。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富营养化水体被禁止作为饮用水源。在三峡库区城市湖北省宜昌市等地,考虑到人们的健康,饮用水的采集也都不选择长江或长江支流。尽管如此,三峡水库作为中国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库,一旦全面富营养化,其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
二、影响人类的健康。
经研究发现,导致“水华”爆发的部分藻类,还会分泌释放出藻毒素。最常见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肝脏致癌剂,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严重时可使人罹患疾病。即使对其进行加热煮沸和常规的饮水消毒处理,其毒素也不能被破坏,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危害可想而知。
三、导致鱼类产量逐渐下降,甚至会使大量的鱼类死亡。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能释放出毒素——湖靛,对鱼类有毒杀作用。另外,“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的氧气,并且会大量挤占鱼类易消化藻类的生存空间,进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四、会减少水生植物的多样性。
“水华”发生后,大量的浮沫和带状物会恶化水的通风及光照条件、抑制了库区中浮游植物有益种类的生长繁殖、阻碍水藻的光和作用,使许多丝状藻和浮游藻等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死亡。
发生“水华”时,水体的指标常常超出水中浮游植物的忍受限度,从而会引起浮游植物的大量死亡。例如,“水华”白天的光合作用可以使水体的pH值上升到10左右,超过浮游植物的忍受限度而使浮游植物死亡。
五、影响景观,并伴有难闻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