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给淘气宝宝把把脉 (1)

当孩子变成了淘气包,真的让人好烦。可是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是孩子探索世界、认知自然的表现,是孩子好奇心、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萌芽与发展。因而,对于爱动、爱搞破坏的孩子,父母们要多引导,不要制止,这样才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为孩子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宝宝破坏倾向测试

你家宝宝是小小破坏王吗?做做下面的测试题就知道。

1.喜欢撕纸、撕书?

A.是   B.否

2.对插座、电源开关是否感兴趣?

A.是   B.否

3.是否经常把小汽车拆掉?

A.是   B.否

4.常常把玩具抛起来,看着它摔坏在地上,并对这个过程感到好玩?

A.是   B.否

5.经常破坏玩具后用脚踩玩具?

A.是   B.否

6.最喜欢抠玩偶的眼睛?

A.是   B.否

7.经常搞恶作剧,比如将喝剩下的娃哈哈倒到妈妈的化妆水里?

A.是   B.否

8.喜欢摘花、树叶?

A.是   B.否

测试结果:

“破坏王”宝宝:A项出现6~8次,破坏行为持久且经常。妈妈需要详细分析孩子破坏行为背后的心理,适当加以引导。

“准破坏王”宝宝:A项出现3~5次,宝宝有一定的破坏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家长的引导,破坏行为就会消失。

“安静型”宝宝:A项出现1~2次,破坏行为几乎没有。但这并不完全是好的现象,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是不是在思考能力、好奇心等方面有所欠缺。

1.家有破坏王

——如何洞察孩子的破坏心理

依依最怕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因为她的女儿悠悠特别调皮。前天把一个小朋友带到幼儿园去的点读笔给弄坏了,昨天把幼儿园的教具——一套可以拼成恐龙的塑料拼图——抛到空中摔坏了。今天还指不定又搞什么破坏呢!依依忐忑不安地上了一天班。到了快下班的时候,依依没有接到幼儿园打来的电话,心里的一颗石头才算落了地。看来悠悠已经被爸爸接回家了。

回到家,依依决定表扬悠悠——今天没搞破坏,进步了。

可是,她喊了几遍,也没发现悠悠的人影。“这么安静,不会又躲在哪个角落里干坏事了吧?”依依心里嘀咕着。

果然,当依依在洗手间里找到悠悠的时候,悠悠的一张小脸已被各种颜色的化妆品搞成了调色板。可是依依这会儿没有时间管女儿的小脸,因为她发现前几天刚刚买的一套化妆品已经被悠悠玩光了!

依依一下就火了:“你在搞什么?!这套化妆品花了1000多块买的呢,我都不舍得用,却被你给玩光了!你还想玩什么?把我的头给你摘下来玩玩好不好?你说说你,这两天干了多少坏事?赔人家小朋友的点读笔,花了800多,赔幼儿园教具又花了300多。咱有这钱给自己买点儿东西好不好?我和你爸爸赚钱那么容易呢……”

看着妈妈发飙,悠悠站在那里吓哭了。

案例深度解析

悠悠的行为的确令家长头痛,但是这种在家长看来是破坏的行为,在孩子眼中却是再正常不过的。

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在其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心理学认为,孩子并不是为了破坏而破坏,孩子只是因为好奇,在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中,才出现了“破坏”行为。

孩子的破坏行为有很深的心理因素,家长需要仔细分析。一般来说,破坏行为背后隐藏着如下原因:

1.盲目模仿

爱模仿是幼儿典型的心理特征。3~5岁的孩子,最易模仿他人。父母平时爱做什么,孩子往往也喜欢做。比如,看见爸爸刮胡子,就会将小猫的胡子剪了;看见妈妈化妆,就会趁妈妈不在时,也去化妆,将自己的脸画成个大花脸。

2.忌妒或报复心理

孩子的破坏行为还可能是因为忌妒或者报复。有些孩子因为老师表扬了别的小朋友而没有表扬自己,就故意把那个受到表扬的孩子的物品破坏掉,比如把他的笔扔掉等。这是典型的因为忌妒而产生的破坏行为。

还有的小朋友会因为报复心理而产生破坏行为。比如,孩子对妈妈说,你再不带我去公园,我就摔你手机。如果妈妈没理他,他就会生气地把妈妈的手机摔了。这是典型的报复心理。

3.泄怒心理

有些孩子的破坏行为是由于生父母的气,故意损坏东西,以此发泄心中的愤怒。

这样的孩子父母多娇惯,或溺爱。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这样一来,如果父母觉得孩子的要求太离谱了,或者没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摔东西,甚至将玩具拆散,以此来要挟父母,来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

4.好心帮倒忙

也有一些孩子的破坏行为是由于好心帮倒忙。他的本意是想帮父母的忙,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结果他帮忙的行为,反而成了破坏的行为。

比如,妈妈发现电话机坏了。孩子看着忙乱的妈妈,想起爸爸修理电话时的情景,自告奋勇帮妈妈修理,结果把电话机拆了,可拆了后,却不知如何装上去。这样,就成为了妈妈眼中的“破坏”王。

还有些孩子在吃饭前,帮妈妈拿碗,一个不小心,将碗全摔了;或者本来想帮妈妈洗衣服,可不知道放多少洗衣粉,结果,却将洗衣粉全都倒进了洗衣机里。这些都成为了家长眼中的破坏行为。

心理学家支招

对于孩子的破坏行为,家长往往不能容忍,尤其是孩子把家里的电脑、电视等贵重物品弄坏时,多数父母会火冒三丈,骂孩子“笨”“讨厌”“烦人”,甚至对孩子动粗——打孩子或者以其他方式惩罚孩子,比如,罚站,不准吃晚饭等等。殊不知,家长的过激反应以及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不利。

要想科学地引导孩子的破坏行为,家长首先应该摸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

1.告诉孩子不要盲目模仿

如果发现孩子喜欢模仿自己,比如,模仿自己拆装家中的物品。那么,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多沟通,让他们明白不是所有的动作都可以模仿。比如,不能模仿自己使用电脑、电饭锅等危险的物品以及用水果刀切水果,但是可以模仿刷牙、洗脸、摆碗筷、洗手帕等。

2.帮助孩子调整不良情绪

如果发现孩子有忌妒、报复、泄怒等不良情绪,并且出于这种心理而毁坏物品时,父母要首先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帮助孩子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

要教育孩子懂得欣赏别人,懂得用正当的途径获得别人的赞美和欣赏,而不是通过破坏来发泄自己的忌妒。如果别人做错了事,要学会宽容和原谅别人,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3.肯定孩子的想法

如果孩子是好心帮忙,却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使帮忙的行为成了破坏的行为,家长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想法,同时为他的好心而道谢。接着再和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教给孩子正确的做事方法,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的小助手。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劳动意识,还能培养孩子的感恩、勤劳等品格。

4.利用废弃物品

家长还可以将已经废弃的物品拿出来和孩子一起“破坏”,比如把过期的杂志或者报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折纸飞机;把旧衣服找出来,与孩子一起缝沙包。这样既能让孩子学到知识,又不会惹出麻烦,更不会破坏家中的贵重物品,一举多得。

他山之石

爸爸姓名:刘文

职业:建筑设计师

儿子姓名:西西,3岁半

3岁半的西西是个小小探险家,更是个破坏大王。只要他能拿到的东西,没有不被弄坏的。他的破坏能力,令爸爸刘文大跌眼镜:

前天,妈妈不在家,西西看早上喝过奶的杯子很脏,就端着托盘到厨房去洗。结果还没走到厨房,就把6个杯子全打破了,不但搞得地上到处是玻璃碴儿,还把自己的手划破了。

昨天,从幼儿园回来,西西想给妈妈画一幅老师刚刚教的画。结果把刘文连续绘制了两个多月的设计草图画得一塌糊涂,等妈妈发现时已经晚了。

今天,刘文刚进家门就听见吵吵闹闹,原来西西又干了坏事,把妈妈刚刚买回来的故事书给撕了。

妈妈正在质问他:“西西,你怎么把书给撕了呀?以后再也不给你买书了!”

西西知道做错了事,站在那里低着头。

刘文赶紧过来,叫妻子去做饭,让自己和儿子谈谈。

妈妈走后,刘文对西西说:“你很喜欢撕纸是不是?”

西西点点头,马上又摇摇头。

刘文知道,孩子是想点头的,但因为妈妈经常告诉他,不能撕纸不能撕书,所以孩子不敢承认。

刘文说:“撕纸是多好玩的事啊,我就喜欢撕纸!”

西西抬起头看看爸爸,说:“妈妈说撕纸不是好孩子。”

刘文说:“明明知道这张纸是有用的,还去撕,这就不是好孩子了。但是如果撕没用的纸,就还是好孩子。”

西西听了,两只眼睛闪亮闪亮的。

刘文接着问:“那怎么才能知道一张纸有没有用呢?”

西西想了想说:“问爸爸妈妈!”

刘文拍拍西西的头说:“真聪明!比如你刚才撕的纸,是一本书上的。你没有问妈妈,所以把有用的纸给撕了。这样做,对不对?”

西西低声说:“不对。”

“那应该怎么做?”

“应该先问问妈妈。”西西说。

这次谈话以后,西西开始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到父母同意的重要性了。在进行诸如洗碗、撕纸等行为前,他都会先得到爸爸妈妈的同意。

刘文还给孩子买了一些色彩鲜艳的彩纸,教他折纸飞机、纸青蛙,还在上面画画,然后再和孩子一起撕碎。撕碎之后,还引导孩子将不同颜色的纸屑分别放在不同的盘子里。引导孩子数纸屑的数量,比较哪种颜色的纸屑多、哪种的少。比较完之后,再用所有的纸屑玩下彩色雨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西西的进步是非常大的,他不再是小小破坏王了!

2.爱拆东西的瑞瑞

——满足孩子的探索心理

瑞瑞7岁了,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学生。瑞瑞从小就好奇心特别强,最感兴趣的就是拆卸东西和修理,两岁多的时候甚至每天晚上都要抱着螺丝刀睡觉。现在虽然不再干那样的事了,但是还是对拆卸和修理着迷得很。每次家里的灯或者别的东西坏了,爸爸修理的时候,他不管正在看动画片还是吃饭,都会马上来观摩。

这一次,家里的大座钟坏了,爸爸修理了半天也没找到原因,就急着上班去了。瑞瑞观摩了半天,见爸爸没修好,暗自决定自己修。

他告诉妈妈,今天头痛,好像感冒了,不想去上学了,还装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看到后,就同意他在家休息一天,随后也出门上班去了。

爸爸妈妈都走后,瑞瑞把爸爸的工具箱拿出来,开始动手修理座钟。他把所有的螺丝都拧下来,能拆下来的零件都拆下来。

正拆得不亦乐乎呢,妈妈回来了。原来已经到了中午,妈妈怕瑞瑞自己一个人没有吃的,回来给瑞瑞做午饭来了。

可想而知,看见地上一大堆的零件和螺丝,以及七零八落的大座钟,妈妈有多难过。这个座钟是妈妈的外婆从美国留学回来时带回来的,外婆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妈妈。现在外婆已经去世了,妈妈经常看着这个座钟缅怀外婆。这么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竟然让这个小家伙给弄成这样了!妈妈越想越生气。

“你爸爸不是说不让你拆吗?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为什么不听话?别想再让我们带你去吃肯德基!更别想周六去欢乐谷玩!”

妈妈气得马上给爸爸打电话,“投诉”瑞瑞的破坏行为。瑞瑞爸爸很快回到家,看到老婆难看的脸色和低着头的瑞瑞,爸爸决定和瑞瑞好好谈一谈。

“瑞瑞,为什么将钟表拆成那样?”瑞瑞爸爸拉着瑞瑞的手问。

“爸爸,我想看看大座钟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为什么它能转动个不停?它不累吗?”看来,瑞瑞不是故意搞破坏,只是出于好奇与探索心理,想了解一下大座钟。见儿子因为这个原因,妈妈心里的气一下消了很多。

“现在知道了吧,大座钟没什么神奇的魔法,是吧?”

“嗯!”

“瑞瑞,现在爸爸要把钟装上,你给爸爸当助手行吗?现在,给爸爸拿螺丝刀去!”

“好!马上!”说完瑞瑞就屁颠屁颠去储物间的工具箱找螺丝刀去了。

“你就这样娇惯他吧!”见老公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竟然这样轻描淡写,妈妈一时又来了气。

“我不是娇惯,是在引导孩子!咱们给孩子买一些便宜的钟表,或者向朋友们打声招呼,让他们把家里的旧钟表拿来,让瑞瑞练手!”

爸爸的一席话,引起了妈妈的深思。

案例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