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大陆儿童诗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中国当代大陆儿童诗研究

刘慧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6.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8 10:02:27 最新章节:第21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将中国当代大陆儿童诗作为研究对象,力求较全面、系统地考察近七十年当代大陆儿童诗的发生发展状况,从文学史语境考察当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诗文本蕴含的内在思想和艺术选择。从诗学语境探究当代大陆儿童诗的丰富性和审美建构维度,分析当代大陆儿童诗的特异性和建构当代大陆儿童诗学的可能问题。并从当代大陆儿童诗价值体认和发展不足两个方面进行估衡。以期为21世纪大陆儿童诗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慧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立足于史料研究与文本细读,运用比较文学和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以谷崎润一郎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谷崎润一郎与中国现代文人的交往、谷崎润一郎在中国现代文坛的译介、谷崎润一郎与创造社、谷崎润一郎与狮吼社以及谷崎润一郎与南国社五个方面,对研究对象展开了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并将其放置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特定的接受语境之下探究此种关系的形成、发展与具体表现形态,考察中国现代作家对谷崎
    张能泉文学25万字
  • 会员
    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离不开批评家的鼓励与鞭策,本书采取“以人带史,以史引论”的方式,选取国内10位最具代表性的网络文学批评家黄鸣奋、欧阳友权、陈定家、单小曦、周志雄、马季、邵燕君、夏烈、许苗苗、肖惊鸿,通过对他们网络文学理论批评成果的分析,展现他们的学术贡献,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揭示中国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水平和学术贡献。本书以批评家个体的批评实践入手,通过个体的批评症候获得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理
    禹建湘文学21.2万字
  • 会员
    英国19世纪中产阶级日益壮大的语境中,本书以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小说文本为中心,考察“趣味”概念在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发展轨迹,尤其关注上述阶级焦虑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科学、音乐、美学等)之间的对话,以发现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中产阶级是如何获得自身的文化认同并成为英国19世纪文化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有关“趣味”话题的讨论早已成为大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与公共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就
    何畅文学11万字
  • 会员
    明代贬谪诗的主题取向,或抒发孤闷、思乡、叹老之怀,或表达用世、愤世之心,或书写酬赠、安闲之意,或咏史纪事、记写边地风物;其感伤的创作基调、情真意切的抒情指向、多元的创作风格,表现出延承与发展兼具的特点。明代仕宦文人的贬谪心态,或孤独感伤,或漂泊思乡,或忠心不遇,或恐惧不安,或乐闲崇道,呈现出共性与个性并存、复杂而幽微的特点。研究明代贬谪诗有助于深入了解明代的社会文化与士人的生命形态。
    刘英波文学18.7万字
  • 会员
    本书研究的是美籍华裔汉学家、当代著名跨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刘若愚的诗学思想。刘若愚用西方诗学的理论骨骼支撑起中国诗学的思想血肉,建构了中国传统诗学进行世界性转变的理论体系,书稿通过对刘若愚思想的文化基础和脉络的梳理,在跨文化对话和融合的语境下探讨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体系在现代视野中的拓展与延伸,重新审视他的伟大尝试,形成本书关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研究的学术观点。
    纪燕文学16.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按照首字母顺序排列将教学和学习中常见的文学术语进行整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了连篇累牍的枯燥同时满足了文学爱好者的基本需求。该书得到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大力支持,并得到犹他州立大学的吉姆·罗杰斯(JimRogers)教授的鼎力相助。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关桂云文学8.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诗歌形式中的内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全书共四篇。第一篇介绍诗歌内形式的基本概念及内形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二篇介绍诗歌内形式中的大内形式,为其后小内形式的探时先期铺垫。第三、四篇深入现代诗歌的文本内部,观察其内在构造的特点和规律。本书首提“小内形式”的诗学概念(与“大内形式”相对),并首提诗歌的“意节”概念(与传统诗学的“音节”及山分节形成的“形式节”相对)。本书认为:诗歌的小内形式主要由诗歌
    薛世昌文学23.3万字
  • 会员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戏曲家、书画家,他创作的一系列长篇歌行体诗歌被誉为“梅村体”,以沉雄博丽、哀感顽艳的风格奠定了其在长篇叙事诗领域的地位、吴伟业写诗之余,兼及戏曲,创作了传奇作品《秣陵春》和杂剧作品《通天台》《临春阁》,抒发了朝代更替之际的黍离之悲和内心之痛,可备一代心史。本书从吴伟业戏曲方面的交游出发,分析其戏曲作品的内容和叙事方式,在对戏曲文本进行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其“梅村体”诗歌创
    楚萍文学1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为研究对象,以“绅士化”现象为研究的切入点,对该时代文学关注的道德话语进行再思考,并将道德话语深入英国思想史语境中,努力探索道德问题与英国贵族阶级的衰落以及中产阶级的崛起之间的内在联系。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重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营造了一种表面和谐的社会状态,但贵族阶级的道德观念并没有给英国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精神活力,反而扼杀了中产阶级本有的道德传统。
    高伟光文学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