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美国诗歌史论
更新时间:2025-04-25 17:36:56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美国诗歌史论》是为了北京联合大学培育国家社科重点重大项目《美国诗史》(多卷本)而准备的一部美国诗歌研究专论;内容包括“早期美国清教诗歌”、“美国浪漫主义诗歌”、“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当代美国诗歌”等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独立成章,以各个历史时期重要诗人及其代表诗歌作品为重点研究和论述对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深入细致的文本释读,挖掘和总结核心诗人的核心诗学理论创新及其诗歌创作技巧和风格创新,同时注重梳理和揭示各个历史时期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中的历史文化记忆、特点和主题,勾勒美国诗史。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收录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巴蜀文学和文艺思想研究的系列论文。大体可分为两部分:《试论古代巴蜀文学特征》《简论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巴蜀审美意识的发生——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器物为例》三篇为第一部分,带有总论和探源性质,对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程、特征、审美意识原型进行分析;关于司马相如、陈子昂、杜甫、苏洵、苏轼、苏辙、文同、唐庚等人的文艺思想的个案分析为第二部分,重点讨论这些作家的文艺思想及文学21.1万字
- 会员本书从小说文本和史料分析人手,重点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河南长篇小说创作的基本状况,并对每个时段的代表作品进行了个案分析,从中发现了河南长篇小说一些相对突出的创作现象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了与中原地域相关的某些“特色”和“规律”。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竭力避免概念的先行介入,避免为论证观点而选择材料的方式,尽量从作品“现场”出发,在大量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以“问题”为突破口,寻求河南长文学15.2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于问题意识,以西方艺术史上的代表性艺术家和经典艺术现象为线索进行章节建构。本书每一章聚焦一个艺术家或一种艺术现象,试图基于古典到当下的西方艺术史实践来探讨图像的叙事建构及其话语隐喻。本书关注三个关键词:图像表征、叙事建构、话语隐喻。“图像表征”是现象层面的考察,也是本书的个案支撑。“叙事建构”是现象的深层学理剖析。“话语隐喻”研究图像叙事背后的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和意识形态话语。本书引入艺术文学17.9万字
- 会员路翎是现代著名作家,七月派成员之一,其创作从20世纪40年代延续到“十七年”、新时期。本书研究的立足点既不是对路翎小说创作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和阐述,也不是对路翎小说创作中已经得到充分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的重复论述,而是尝试突破流派的窠臼,从整体性考察和阶段性比照两个维度,挖掘路翎小说中被“遮蔽”或尚未论述充分的作品和艺术特质,力图呈现在不同历史语境中,路翎小说与文学主潮、政治实践之间的呼应与错位,勾文学16.1万字
- 会员《全宋诗》的重出误收研究,本质上属于文献考证的范围,强调言必有据、多闻阙疑、广罗文献、甄辨真伪。从传统考据学的研究方法入手,大体多为个案研究和散论性质。怎样把这些个案散论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一个合理的框架,纲举目张,条分缕晰,有理有据,结构完备,既融通自然,又具备多向拓展研究的衍生空间,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故本书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把关注点放到对重出误收整体特征的观照和分类属性的阐释。文学25万字
- 会员荒野隐喻不仅贯穿了美国最初殖民和独立战争时期,在其后的西进运动、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世界大战等现代化及城市化进程的酝酿、起步、发展、成熟等各个时期,同样意义重大。荒野意象的演化与美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美国生态意识发生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关联性。本书旨在对荒野意象这一概念隐喻进行溯源梳理的基础上,以美国现代化进程的酝酿、起步发展、成熟和过渡时期为研究区间,着重阅读、梳理17世纪殖民主义时期到20世文学17.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