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神仙故事(全2册)
更新时间:2022-10-28 11:05:18 最新章节:第九卷
书籍简介
神仙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古人对异世界的绮丽想象,至今仍不断地激发着文艺创作者的灵感。本书取材于明代仙传故事集《列仙全传》,是原古典名著的全注全译本,共分9卷,相传前8卷为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辑次,第9卷为明代著名书商汪云鹏辑补。原书以时间脉络为经纬,以老子为起点,终于明代道士周思德,记载了上古至明朝中期500余位道士羽化登仙的故事,不仅包括了神话神仙、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还突破樊篱,对各派均有涉及。本书文字部分以原书全文为纲,在此基础上由点校者翻阅典籍,补以注释,并全部做了白话译文,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难度,同时,由专业插画师对原书版画进行了修复和上色,使整体观赏度大为提高,文图一一对照。这些均为《中国神仙故事》的特色。
品牌:现代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9-01 00:00:00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现代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明)王世贞著 潘尧点校
最新上架
- 会员作为满族史诗,《天宫大战》保留了大量满族先民记忆中的创世神话、洪水神话、盗火神话等内容,以三大女神为主的三百女神更是构筑了神奇的女神殿堂。三百女神作为善神与恶神耶鲁里神系经过多次争斗后,女神取得胜利从而奠定了天庭秩序及人间秩序。《天宫大战》最初以满语演述传诵,后因满语式微,民众将文本以汉字记音满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天宫大战》原为9腓凌,本译注将迄今保留的7腓凌翻译出来,以期还原满语样貌。文学10.4万字
- 会员本书以两汉时期谣谚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梳理历代文献,对这一时期谣谚作品的本事、出处、数量、类别进行了摸排,分析了谣谚作品多样的形式、内容、风格及其艺术表现力,考察了汉代谣谚的地域分布、不同类别作品的传播范围。通过分析汉代谣谚运用的场合与方式,对汉代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下层民众、文人儒士、太学生、朝廷官员及谶纬家、政治活动家运用谣谚文化的情形和动机进行了探讨。从传播的方式、载体和变异文学17.8万字
- 会员自古以来作为治水英雄太湖流域广为流传的春申君黄歇(?—前238年)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遗迹和传承,与上海当下城市建设究竟有何关联?作者通过全面梳理、实地考察以春申君为中心的口头传说、文本及遗迹等形式,探讨春申君治水传说为何在该地域生成、传承及演变,历史上的楚国丞相春申君如何成为治水领袖,及春申君传说如何在当代上海的城市生活中实现资源化的过程,揭示了传说传承的空间、传承谱系及其与地方认同文学21.8万字
- 会员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四大民间传说。本书重点考察四大传说的经典化过程、民众接受心理以及当下的思想艺术价值等。前四章各聚焦一个经典传说,分别解析人物、名胜、地域、情节之于传说的意义、作用以及传说的演进机制;后两章关注经典传说的共性与个性、当下与未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四大传说的主人公均面临困境和矛盾,即“阻隔”,他们各自冲破艰难险阻,表现出对文学21.9万字
- 会员近70年的民间故事研究大多围绕民间故事的多重价值而展开,在吸纳他山之石的同时也注重本土特色,形成了民间故事采录与改写、比较研究、类型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故事形态学研究、民间故亊史等多重理路,呈现曲折向前的轨辙。本书在广泛搜检细读近70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论著基础上,集中对类型学、比较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形态学研究、采录研究、故事学术语体系展开深入分析,学术评论与学术访谈相结合,在总结中国民间故事文学23.8万字
- 会员本书所收集的新马广府说唱文学文献资料,包括南音、粤讴、班本、拍板歌、龙舟歌等,都源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汉文报刊中,它们是新马汉文说唱文学的重要文献资料,国内尚无学者整理,此次将其系统性收集整理,为后续的新马汉文报刊文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新马广府说唱文学与中国广府说唱文学有着非常的紧密的关系,在形式上、语言上、内容上关联性较高。新马说唱文学并不是简单继承,其中有创新,也有对新马本地华人及文化的关注文学45.5万字
- 会员作为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爱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影响广泛久远,深受各族人民喜爱,几乎各种艺术形式都曾以此题材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梁祝文化研究中,传说本事、起源地点时间的考证以及故事的源流发展历来是学界关注焦点,然至今尚无定论。本书即集中于这几个问题,从传世文献(方志、诗文集、文人笔记等)、民间传说以及相关文化遗址等诸多方面入手,综合考量,对梁祝传说的方方面面做了全方位的探析考证。文学25.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