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牢记使命 走在前列: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
更新时间:2024-03-28 12:22:08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工作并要求广东的同志们以新的更大作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为了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书深入学习最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十八大以来广东工作成就和发展经验,总结存在的优势和短板,探索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路径。本书将成为广东第一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的辅导读本。
品牌:广东人民
上架时间:2018-06-08 00:00:00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广东人民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东行政学院
最新上架
- 会员北宋政府在西北地区修筑城寨的举动,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本书通过对北宋时期西北城镇布局、国家政策与动态的人口变动、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最终总结出一套北宋西北边疆管控的理论体系,即在战争之外,更重视民生、更加强对基层社会的软性管理,通过不断的文化融合,实现对边疆由内及外、从微观到宏观的有效管控。政治19.6万字
- 会员八旗贵族世家、八旗官宦世家、八旗世家这些用语在清史学界一直以来就混同使用。本书以八旗贵族世家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清王朝创建的历史,对满洲、蒙古、汉军各显赫家族兴起情况作了全面的梳理,既关注八旗世家的家族发展史,又剖析了清代八旗贵族世家的不同成因。全书系统分析了八旗贵族世家的特权及其前后变化,讨论了八旗贵族世家子弟的教育、婚姻状况。从文选、武选两途对八旗贵族世家入仕升迁情况作了全方位的考察,并对八旗政治29.7万字
- 会员明代监察御史巡按制度在明代监察体系中具有突出意义,巡按御史在维系中央和地方关系,加强上下沟通及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方面均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曾严重地影响、干扰了地方的政治生态。本书力求通过对明代巡按御史所承担的言事、纠劾、考察、监察及司法等基本职责及其履职的细部考察,重新认识明代御史巡按制度和巡按御史,为深化明代监察制度研究增砖添瓦。政治22.5万字
- 会员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社会差别方面出现了很多明显变化,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差别等依然存在,并出现了新的情况。研究职业差别、职业分层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的重要途径。本书试图通过对职业社会地位的测量,总结中国当前职业分层的特点,进而推断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特征。本书既着眼理论脉络的梳理,又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制度因素,力图为中国社会管理提供政策参考。政治25.8万字
- 会员本书着重考察的是,受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1895~1899年清朝统治阶层也开展了如何自救的热烈讨论,并在编练新军、修筑铁路、开掘矿藏、创办银行、推广邮政、改革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实质行动,即所谓“实政改革”。实政改革上承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内核,但在改革的规格、层次和深度、广度上有显著提升;其间发生的“百日维新”,是胶州湾事件后民族危机加深所引发的一次激进改革,出现了突破制度层的内在需求;同时政治37.8万字
- 会员本书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所举办的“权力与秩序:帝制中国的社会治理”系列学术讲座的讲稿结集。全书收录阎步克、包伟民、张剑光、侯旭东等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的讲座报告,分为三个专题:“帝制体系之方向认知”,主要从官制、经济与社会三个方向讨论帝制下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与趋势;“社会架构之运行机制”,讨论帝制“国家”是如何运行的,涉及舆论控制、财政维持、基层权力运作等问题;“日常生活之官民人等”,讨论在专制国政治19.4万字
- 会员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现代化尤其是其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占据着决定性地位。新时期,伴随着包产的推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从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化的转型,也成为小说叙事的一个主要内容。目前,关于新时期小说中农民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很少,对农民意识现代转型的系统研究基本上是空白。本文力图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线索,从土地意识、身份定位、伦理困惑、科学意识、消费观念等五个方面梳理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并由此探究农民政治19.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以长时段、大历史的学术眼光研究中国历代治理体系,除“导言”和“结束语”外,分设“行政与监督”“吏治与用人”“中央与地方”“民本与民生”“思想与文化”“礼治与法治”“基层秩序”“边疆治理”“民族治理”“宗敦冶理”“环境治理”十一章,每章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沿革、体系架构、主要特点、经验教训等,重在揭示“中国历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从而汲取中国历代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中国政治90.7万字
- 会员《韩诗外传》一书,为西汉初年诗经博士韩婴所编著,反映其立处秦汉鼎革之际,承接汉初百家余绪的“杂家”学术立场,经世致用的旨趣十分明晰。本书结合秦汉历史实践,通过对这一文本的分析,得出“王有天下的政治资源占有、礼法同治的政治治理手段、移孝作忠的政治伦理规范、君臣一体的政治角色肯认与天人合一政治思维模式”这一传统政治的话语体系,从核心价值、规范制度、社会伦理、政治角色和思维模式等五个层面,构筑出一幅传统中国政治19.6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研究主题,通过发展篇、城乡篇、文化篇、生态篇、开放篇、调研篇等六个篇章的布局,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县域人口变动特征趋势与对策研究、推进共同富裕等角度十五份报告,着力破解创新能力薄弱、动能转换不足、新质生产力亟待培育、资源环境约束、民生领域短板等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提供有益借鉴。中国政治22.2万字
- 会员少数民族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面临“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等现代乡村文明建设重任。对此,少数民族积淀深厚、丰富灿烂的优秀传统治理资源,是乡村振兴植根的文化沃土与内生资源。而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则在于“创造性转化”。本书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探索性地建立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创造性转化的理论体系。其中,着重运用民族国家理论与国族理论,同中国政治20.8万字
- 会员本书以国家治理视阈中的边疆治理为视角,对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驱动机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灾荒赈济的区域联动和实践效应进行系统地考察,既注重宏观研究也重视微观剖析,深刻揭示了清代荒政制度在西南边疆地区实施过程中所呈现的中央政府与地方社会互动、官方与民间救灾方式交互、仓储备荒体系与粮食安全、边疆治理模式和国家建设方略等多重面相。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作为有效推进西南边疆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举中国政治45.8万字
- 会员本书对3600件(套)未曾刊布的契约文书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将区域性研究和个案分析相结合,通过田宅交易相关数据和案例的梳理与分析,初步揭示了江西地区地权结构的特点,透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丰富对江西地区独具特色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交易习惯、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是目前所见唯一以江西地区田宅契约文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题性系统研究成果。中国政治20.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