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罗多德历史·第一卷在线阅读
会员

希罗多德历史·第一卷

(古希腊)希罗多德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世界史16.6万字

更新时间:2020-09-16 17:11:43 最新章节:NOTES TO BOOK 4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兼作家。中国读者常常将他与写出伟大历史著作《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前145—前90)相提并论。司马迁子承父业,担任太史令,并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希罗多德同样用生动的笔触,将自己一生中远行时的所闻所见,以及波斯等国的历史记录下来,写成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书——《希罗多德历史》。古罗马著名的政论演说家西塞罗称希罗多德为“历史之父”(paterhistoriae),可以说,一点都不为过,正如司马迁可以作为“中国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历史》这本书中,主要记录了希罗多德听说的很多历史故事。的确,这与司马迁有相似之处。事实上,《史记》里也有很多故事都是司马迁听来的。但这并不妨碍司马迁成为伟大的历史记录者。正因为他的记录,哪怕是道听途说来的故事,也都是完整地被记录下来,并通过书籍形式,传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本身不就是个奇迹么!设想没有司马迁的记录,则中国历史上的很多精彩故事,可能就会陷入黑暗之中,不被人所知。希罗多德在其书中记录了或者说口述了很多场战役、历史以及很多有趣的故事。也正是因为希罗多德的记录,才使得后世有了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基础,有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料。希罗多德曾如此说,他之所以要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并传给后世,其目的就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本影响世界的书里,有很多故事内容都是他想象出来的,也有很多故事严重失真。但终究这是一本留给世界的最早的关于人类历史方面的记录的书,我们不读它,又能读什么呢?同理,我们不读司马迁的《史记》,来了解他所了解的哪怕是道听途说来的历史,又能读谁的呢?可选择的余地是没有的,因此,我们只能按希罗多德的历史眼光来看当时的人和事,只能按司马迁的历史眼光来观察他提供给我们的历史第一手资料,而别无他选。
上架时间:2013-06-01 00:00:00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古希腊)希罗多德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由多位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的15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是“夜晚考古学”专题的第三本文集,主要探讨埃及、希腊、美索不达米亚、北美洲及南美洲等不同地区的古代文化,均围绕着一个独特且浪漫的主题——千百年前,古人如何照亮并体验夜晚?以往的考古研究与历史科普往往只讲述白天的历史,甚少涉及古人与黑夜的互动。入夜的黑暗是印刻在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源泉,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中,黑夜总是代表阴郁、邪恶、混乱
    (美)南希·贡琳 (美)梅根·E.斯特朗历史16.6万字
  • 会员
    在前近代东亚世界,“中国”“中华”或“华夏”,更多是一种文明的标签,与古代中国共享儒家价值体系的邻国朝鲜、越南有相当的同质性。它们或号称小中华,或自命“小中国”,所谓“凡礼乐文物,民风士习,悉仿皇朝”云者是也。宦官制度也仿效中国,且常以阉人当贡品。尤其在朝贡体系最为典型的明清时期,与中国接壤的安南和朝鲜进贡最繁,成为明代域外宦官的最大来源国。这批最能接近明朝皇帝的域外人士又常常作为使臣被派遣回原籍
    齐畅历史16.7万字
  • 会员
    《韩国研究论丛》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连续性出版物。本辑主要分为政治、外交与安全,历史、哲学与文化,社会、经济与管理三大部分,既有对美韩同盟关系强化、中韩关系、韩国中等强国身份构建、韩国政党竞争等现实热点问题的关注,也有对扶余叙事考辨、百济与北族关系考察、李济马的“四象哲学”、韩儒退溪论易等历史问题的探讨,基本反映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历史18.1万字
  • 会员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两位卢旺达同道,让-内朴穆塞内·恩库里基伊姆富拉(Jean-NépomucèneNkurikiyimfura)和让·鲁米亚(JeanRumiya)。前者是图西人,后者是族际婚姻下的胡图人。两人都是优秀且年轻的历史学家,前途本来均不可限量。恩库里基伊姆富拉并不涉政,也接受暴力前的哈比亚利马纳政权。鲁米亚积极投身于政治。随着哈比亚利马纳政权渐渐走向极端,一些知识分子开始为该政权摇旗
    (法)热拉尔·普吕尼耶历史28.4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从土地出发”“精英与大众”“民族之重构”“发展之探索”四个层面,勾勒出了印度自独立以来到21世纪初现代化转型的诸多面向,并透析印度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为全面了解发展中的印度提供有益的视角。
    王红生历史16.7万字
  • 会员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希腊联军统帅亚历山大挥师东征,开启了古代东西方文明首次大碰撞、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虽然亚历山大英年早逝,他的帝国迅即分裂,但他开创的希腊化世界却在从东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广袤大地上延续了约三个世纪之久。面对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东方文明,希腊征服者不得不在保持自己政治统治和文化优势的同时,对当地的文化心存敬意,有条件地加以吸收、改造和利用,从而和部分希腊化的当地人一起创造了
    杨巨平历史27.5万字
  • 会员
    杀人的方式或许已经改变,但桌面屠夫仍与我们同在。百年以来,惨绝人寰的屠杀、战争、种族清洗等,追根究底竟然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几个人的决定。本书作者用20多年的时间,走访世界各地,翻阅查证数以千计的档案文献与证词写出这本书。内容包括荷兰的石油公司谋杀尼日利亚当地土著人士、瑞士苏拉集团如何在“二战”时期为纳粹提供移动毒气室、纳粹万湖会议中的会议备忘录与背后的故事、殖民者如何对澳洲的土著毛利人进行种族灭绝活
    (英)丹·格里顿历史28.6万字
  • 会员
    作为一部文史结合的作品,俄罗斯初期编年史《古史纪年》具有尤为独特的文本构建特征,古罗斯编年史家力图赋予古罗斯民族以源自《圣经》的神圣合法起源,构建古罗斯民族的“神圣之史”,而宗教、民族思想维度的研究亦是对《古史纪年》研究的重要维度。本书力求通过对以上三个维度的解析,研究《古史纪年》编年史文本及其对整个俄罗斯民族思想发展起到的发端性、根源性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史思谦历史16.8万字
  • 会员
    本书描述的是1917年至1921年的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充满尖锐矛盾的特殊时代。一方面,一战的阴云扩散到美国,带来了大量战争用品订单,而同盟国与协约国双方的间谍和政府势力都试图把美国拖入自己的阵营。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劳资矛盾,工人罢工,左翼力量与和平主义者反对参战。于是,一场国内“战争”首先打响,交战双方泾渭分明。一方是美国总统、邮政局长、议员、财阀、工厂卧底,以及受到极端民粹主义煽动的暴力
    (美)亚当·霍赫希尔德历史2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