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途: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及其扩散在线阅读
会员

改革在途: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及其扩散

狄金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政治中国政治18万字

更新时间:2019-10-12 19:08:25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以社会转型为背景,考察人口流动和城镇地域扩张对地方政府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行为产生的影响。作者通过区分不同社会治理信息结构下地方政府创新行为的选择,分析地方政府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后的扩散机制。具体而言就是不同类型的社会治理信息结构对地方政府创新行为选择的要求也不一样,这种差异加之各地方政府所能调用的治理资源的不同而构成地方政府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行为的多元性。
上架时间:2019-01-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狄金华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即力图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对中国的政治智慧加以梳理和总结,并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充分展示和呈现这些极具中国特色和思想魅力的政治智慧,具体为:一是“天下为公,法天合德”的大公政制理想与公共性政治智慧,二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政治信念,三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自然观念与无为政治理念,四是“为政以德,王道仁政”的德政思想与内圣外王的政治信念,五是“纳言听谏,君道天职”的谏议传统、理论与制
    林存光主编政治21.9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于皇位传承这一中古皇权政治之核心问题,力图揭示特殊时代背景下皇位传承在不同时期之具体表现、前后联系与普遍规律,对相关重要政治事件与人物等做出新的阐释,系统梳理中古皇位传承中相关个体、家族与国家之命运纠缠,影响皇位传承之民族传统、门阀政治等关键因素,以及中古时代特质,藉此反映中古政治文化之变迁及意义。
    姜望来政治16.7万字
  • 会员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先秦诸子在理论上提出了一整套指导社会治理实践的学说,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备的社会治理思想。这些社会治理思想,不仅可以为当代社会治理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启示,也可以为当代社会治理实践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朴智慧。
    高延飞 胡月政治15.9万字
  • 会员
    现代国家政权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权力对社会扩张和向基层渗透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军事、税收、司法和其他一些以前属于地方团体或传统社会精英的权力都逐渐收归国家政权所有。在战争或国际军事竞争带来的压力下,国家政权在强制、汲取和保护等方面的活动更容易取得成功。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反映了这一进程。面对日军的侵略,为了使抗日根据地得到生存、发展和壮大,根据地政权显著地增强了自身的强制能力、汲取能力和保
    张孝芳政治22.6万字
  • 会员
    元朝所设刑部,既继承了唐宋金刑部的一般职能,又因情势变迁,特别是在蒙汉杂糅的二元体制中出现不少显著变化,其中一些更是直接影响到刑部以后的发展走向。因此,元代刑部可谓从唐宋至明清刑部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书以元代刑部为切入点,对刑部本身的渊源、建置、官吏与职能,及其在五府官中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详细考察,并进一步管窥元代政治的运作路径。
    陈佳臻政治17.9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勾勒了唐代户籍编造的概貌。武德、贞观时期是唐代户籍法令颁布、各类户籍文书出现并依法编造的初期。而开元、天宝时期则是唐代户籍编造的顶峰,户籍法令得到有效的调整与维护,户籍编造十分频繁。尽管存在地域与时代差别,唐前期一直致力于户籍编造。安史之乱开启的唐后期政局,其对户籍编造周期、户等审定及编造政策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本书作了两项个案研究:一是编户民年龄——“籍年”的概念与其具体统计、功用;
    孙宁政治15.8万字
  • 会员
    清初,清廷为“隆重陪都”仿效京师六部在盛京设立户、礼、兵、刑、工五个部,统称为“盛京五部”。本书以“盛京五部”为研究对象,对五部的沿革、机构、人员、职能,以及五部与清帝、其他衙门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清代盛京的行政设置、土地、户籍、词讼、礼制、军务及旗民关系等,是学界首部对盛京五部进行全面、整体研究的学术著作。
    李小雪政治21.5万字
  • 会员
    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现代化尤其是其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占据着决定性地位。新时期,伴随着包产的推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从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化的转型,也成为小说叙事的一个主要内容。目前,关于新时期小说中农民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很少,对农民意识现代转型的系统研究基本上是空白。本文力图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线索,从土地意识、身份定位、伦理困惑、科学意识、消费观念等五个方面梳理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并由此探究农民
    张连义政治19.4万字
  • 会员
    上古巫史不分,史官凭着宗教仪式中的文献活动取得话语权力。自西周到西汉中期,史官、君子和儒士通过对文献的载录、继承、阐释和经典化,构建了具有裁判社会功能的原史文化传统。在这一传统中,周公摄政和制礼作乐、春秋史官的微言大义、孔子整理六经和设帐课徒、诸子的各鸣一端、董仲舒的天人理论、司马迁的《史记》著述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书通过对原史文化中的撰述观念、载录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梳理了这一时期经典文献
    过常宝政治38.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