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在线阅读
会员

巴蜀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彭超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3.6万字

更新时间:2019-08-16 19:04:22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该书以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为历史背景,考察巴蜀作家的文学创作,辨析巴蜀作家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价值意义。为准确定位巴蜀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之关系,该书以史料为凭据,摒弃传统新旧文学之界定,挖掘整理该时段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巴蜀文学创作,从时代文化到文学社团再到文学经典,本书全面展示了作为一个群体的巴蜀作家们是如何通过其文学创作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巴蜀文化之“敢为天下之先”的创新精神与文学变革具有相当的契合,从而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起到“领头羊”的历史功绩。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彭超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新月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重要而复杂的诗歌流派。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三种诗学形态相伴相生,使新月诗学观呈现出相互包容的诗学理念和不拘一格的艺术形式。新月诗派与中国著名自由知识分子社团——新月社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新月诗派不可能只是一个单纯的诗歌流派。本书从新月诗派的生成与发展这一研究视角,将新月诗派投射于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语境中,借助大量的历史资料,探讨新月诗派错综的发展轨迹。运用
    叶红文学20.5万字
  • 会员
    本辑分为七个栏目,其中“文体研究”为本辑的重点,关注“早期书写”,并结合中国古代典籍与文献的生成方式、书写方式及其由不稳定向趋同的变化,引导问题讨论愈加客观深入;“大视野”指出史传中的史传文学兼具历史记录与文学艺术双重性质,梳理了史传文学对小说文体的影响;“散文研究文献考论”则是对当今古代散文研究领域正在进行的散文文献研究和整理工作而开展的背景设计;“桐城派研究专题”对此领域研究中的很多旧有成见开
    郭英德主编文学26.1万字
  • 会员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它是后现代文学的一种典型样式。元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自反性”,即对自身作为虚构性人工制品之本质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并自揭虚构。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元小说由此斩断了小说与现实的关联,突显了小说的自我意识和文本形式,带有后现代文学的形式主义倾向和虚无主义色彩。但问题是,形式主义的文本未必就与现实政治无涉。形式体现了现实,并参与进现实世界的
    李丹文学20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为研究对象,以罗斯的身份探寻和历史书写为内在主线,本着连续和嬗变的原则,兼顾年代顺序和作品创作主题,聚焦罗斯的三种主要身份:犹太族裔身份、美国国家身份和作家写作身份;梳理罗斯身份探寻的起点,分析作品中身份的焦虑到对犹太族裔身份、美国国家身份和作家写作身份的最初探寻,认为这些身份并非割裂,而是具有逻辑上的对立关系,并在多种途径上发生联系,交织在一起;探究罗斯的身份探
    苏鑫文学17.9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文学论争与文化政治》一书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史卜影响深远的“民族形式”文艺论争问题展开论述,探讨中闻现代文学论争与作家文学创作、文化政治建构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内涵和意义做出了全新的阐释,大大扩展了对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和文学批评的理解。本书细致诠释了理论建构与文化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文学论争、文艺理论构建不但具有文化意义,更能通过文学、文化实践改变文化形态,改造社会生活,影响中国社
    毕海文学25.2万字
  • 会员
    本专著运用社会历史学理论,将理论探讨与文本分析相结合,在水文化视阈下,全面深入地研究古希腊和现当代英美等海洋强国的海洋文学。通过系统梳理海洋形象的嬗变,探讨人类由敬畏到赞美海洋、由海洋探险到征服,最后到亲近海洋、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海洋认知历程,揭示英美等海洋强国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内涵,揭示人与海洋、海洋与社会、海洋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出“人海和谐”思想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重
    刘文霞文学23万字
  • 会员
    20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置于其中的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也具有强烈的现代化诉求,突出表现为对“诗本体”的热切关注和积极构建。本书以“诗本体”的探求作为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的阐释起点,围绕诗歌本质、艺术形式、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核心命题,在象征主义诗学不断提升的本体自觉中,阐释其饱满的诗学内涵,考察其在诗歌写作、诗歌批评、诗歌论争等维度的生存镜像,揭示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体系建构的复杂情
    柴华文学22.8万字
  • 会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具有世界革命意识的德语左翼作家将书写视域延展至正在经历无产阶级革命与反法西斯斗争的中国,并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本书将注意力集中于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尔夫和埃贡·基希等德语左翼作家创作的典型的中国叙事作品,以情节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切入文本,剖析、审视和挖掘文本叙事生成的过程和策略。本书选取英雄叙事、女性形象、空间叙事三个维度,分析作为叙事基点与旨归的中国叙事在
    陈丽竹文学1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传统文学鉴赏批评为基础,借鉴结构主义,新批评理论、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时代、社会背景、作家生平等相关内容,从字义、情感、语调、用意等层面对每一时期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文本进行全面解读,对宋代桃源诗歌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力图在桃源诗歌研究领域中有所突破。
    杨宏文学19.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