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杜甫的诗
更新时间:2019-02-21 17:48:08 最新章节:第7章 夔州诗
书籍简介
书中内容原刊于1956年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共三篇。废名将其拆下,重新排序装订,并将名字改为了《杜甫的诗》,且序号从“二”至“八”,没有“一”,其间文字有少许更动。通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前出塞”、“后出塞”三“吏”、三“别”,杜甫的律诗和他的抒情诗,在秦州时写的诗,以及入蜀和在夔州写的诗的变化,分析了杜甫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杜甫说他作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光是“语”的问题,同时包含了“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问题,而首先是要思想感情饱满。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人,就要有一支熟练的笔,否则就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古今中外所有的杰作都是如此。杜甫是属于那些最用功的人中的一个,因此他的成绩显著。
品牌: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
上架时间:2019-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明天远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废名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浙江诗词创作源远流长,直至现代依然人才辈出,一度再现辉煌。《浙江现代十大家诗词赏析》一书可以作为佐证。入选该书的十位大家是:蔡元培、章太炎、刘大白、鲁迅、马一浮、沈尹默、郁达夫、茅盾、俞平伯、夏承焘。他们既是我国现代文化名人,又是诗词创作的行家里手。著者分别选取每位名家诗词三十题,除各写一篇长文总体介绍其生平与诗词创作外,对其代表作品每题都有一篇简明扼要的赏析文字,意在充分展示这些文化名人诗词创作文学27.5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三篇,上篇“新变”从总体上梳理了网络媒介介入文学传播后,文学批评在主体、模式、话语、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新变化与新特征;中篇“困境”从评价模式、媒介环境、文学观念、价值尺度等几方面对网络时代文学批评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考察了网络媒介给文学带来的标准与价值尺度的变化,分析了文学作品的范式、话语等因媒介变革而发生的变化;下篇“求解与建构”对前述问题从技术、受众、体系、范式、取向等几方面进行求解,提文学22万字
- 会员本书以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所辑苏轼诗为蓝本,以苏轼谐趣诗整理和研究为中心探讨。经过细致的考察与辨析,在苏轼诗作的主体2388首中,整理出应然谐趣诗105首,实然谐趣诗384首,共计达489首之多。从本书的五章设计上看,第一章,首先界定苏轼谐趣诗的概念及成因;第二、三章是作者研究的重点,对应然谐趣诗和实然谐趣诗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着重用文本和图表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第四章,对苏轼谐趣诗文学27.1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集。该书集中了作者三十多年来相关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的思考成果。本书共收入文章31篇,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本土文学溯源”,下编为“本土作家评论”。本书所指的“本土文学”,其概念外延可以逐步缩小:面对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是“本土”;面对中国文学,湘楚文学是“本土”;面对湘楚文学,永州文学是“本土”。上编的“溯源”,就是根据这样的层次概念进行追溯的,从文学与文化及人的生活、生命的关系开始文学20万字
- 会员中华诗词浩如烟海、灿若星河,举凡山水田园、行旅离别、咏物怀古、征戎迁谪等诸多题材,无事无物不可入,无意无情不可言,蕴含中华民族仁民爱物、自强不息、和合与共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言志抒情的文字间历代赓续传递,建构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格局,形成了传承有序的文化脉络。本书以多元视角,立足大唐长安,思接千载,视通古今,徜徉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于诗酒宴饮、清风明月、大漠孤烟中体悟诗词的质白奇崛和悠远暖心。细文学29.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唐诗百话》是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唐诗研究、鉴赏佳作。施先生也曾因此书的学术成就和广泛影响而获得了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杰出贡献奖“。《唐诗百话》自面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热烈赞誉,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也将这本书作为汉学研究课程的教材。施蛰存将数十年来对中国古典诗学的潜心探索,以严谨的考证和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融贯于一书,尤其是毫不因袭前人的选诗、说诗视角,既有宏观的诗史梳理,又有诗体文学评论4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