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论纲: 介入日常生活的学术
更新时间:2019-01-03 19:28:58 最新章节:代后记 哲学与日常生活
书籍简介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论纲》一文里提出的第十一条论纲,只有如下这句话:哲人们以往都仅仅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关键在于,去改变这个世界。本书前两辑文字,涉及七位思想家,尽管在“思想光谱”中的位置并不一致(甚至完全对立),研究论域也迥然相异,然而他们恰恰均致力于以其学术著述来介入这个我们被抛身其内的日常世界。通过同这些思者所展开的批判性对话,本书力图展现出作为“第十一论纲”的思想实践的原初面貌。后两辑所选文字,分别为直面日常世界的观察与学术活动的现场发言。此两组文字,亦旨在反对学术“专业化”与“工业化”趋势,重新联结学术与生活,进而重新激活“第十一论纲”。是以,本书所录文字,不管采取论文、短评、访谈、札记、信笺或现场发言等形式,都有真实生命贯通其中,都是学思对日常生活的介入。
品牌:中信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06-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吴冠军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关注美国印第安契卡索(Chickasaw)族作家琳达·霍根(LindaHogan)的小说作品,以生态主题为基调,结合“关系理论”“环境伦理”“生态心理学”“后殖民生态批评”等理论,从人类与人类、人类与地方、人类与动物、人类与传统的维度对霍根小说进行多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凸显霍根小说中人类从非人类的生命形式中重新审视和界定自我身份的主题,期待美国印第安民族独特的自然生态观、宇宙时空观、灵性文化观社科13.3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创新的学术专著。本书立足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研究视域,深化阐述该研究主题的必要性意义、重要性价值、现实性境遇与可行性路径。本书在基础学理阐释层面,重点阐释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创新的核心范畴、本质关联与内在逻辑;在实证研究层面,重点分析二者融合创新的现实境遇及发展趋向;在对策研究层面,重点探究二者融合创新的内容拓深、方法论构建与实社科19.6万字
- 会员本书以当代城市面临的复合型风险及防灾、减灾、救灾为背景,探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经验启示、发展演进及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评价框架,以江苏省域城市为例,应用量化分析方法评测韧性发展水平并结合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前沿技术及国内外实践,提出了综合性的城市治理思路。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应急管理、公共政策等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实务人员、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其他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社科16.7万字
- 会员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一整体性的社会变迁也被称为社会转型。社会变迁或者转型对传统乡村生活与农民心理的冲击是革命性的。在广大中国农村,整体性社会变迁在带来乡村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嬗变与调整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到农民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乡村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态、治理格局和乡村结构以及社会关系。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浙江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科18.6万字
- 会员作者运用R语言,分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涵盖了初级的描述性统计、简单的回归模型、中阶的广义线性回归、二值型回归、泊松回归模型、高阶的匹配模型、主成分分析、机器学习等内容。本书通过可复制的代码、模型原理解读和丰富的图表,展现了如何将R语言应用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社科1.8万字
- 会员政府购买服务是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社区建设和城市社区服务创新的重要举措。在该政策指引下,各地制定不同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引入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本书立足治理情境和专业制度二者互动的分析框架,以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研究案例,重点讨论治理情境下社会服务组织的服务供给策略,提出社会服务困境的一个解释性框架。本书认为过渡治理情境是我国社会服务领域的治理情境特征,社会工作发展不充分是社会服务社科14.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