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 编委会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 前言
卷首语
哲学研究所的前十年
追忆似水年华
一 从前门火车站到中关村
二 初建时的哲学所和我们那批研究生
三 可贵的学术氛围
四 中关村科学院楼群
五 恩师的三点教诲
六 “干校”生活片断
七 1978级研究生
八 投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我对哲学所建所初期的一些回忆
一 关于建所初期的一些情况
二 关于吕澂先生的佛学学习班
三 关于编辑《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
四 关于治学方法的几个问题
我对哲学所往事的回忆
一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1978—1981、1984—1987)
二 我在哲学所(1982—2005)研究室的工作
(一)我在马哲史研究室
(二)我在西方哲学史研究室
三 我在担任哲学所副所长时期(1998—2005)
四 对哲学所的感受和总印象
忆哲学所参加世界哲学大会的情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我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论争的前前后后
一 “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讨论的背景
二 “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讨论的具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认识论研究的一些情况
一 对真理问题的再认识
二 开拓了对价值论问题的研究
三 反映论研究的新进展
四 对主客体及其关系的研究
(一)主体和客体概念的规定性
(二)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三)主客体关系及其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五 对认识发生论的积极探索
六 对非理性认识论的深入研究
七 对其他认识论问题的研究
(一)关于认识源泉问题
(二)关于认识的选择性问题
(三)关于认识的模糊性问题
(四)关于超前认识问题
(五)关于信息与认识问题
(六)微观认识论研究
(七)社会认识论研究
(八)道德认识论研究
(九)科学认识论研究
我的学术回顾
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
一 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的筹备和成立
(一)筹备和成立的时代背景
(二)筹备和成立的基本过程
二 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发展的几个阶段
三 孙克信老师与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
(一)直接组织领导召开了5次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
(二)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初期的片段回忆
一 1979:国家社科规划会议决定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研究列为国家重大课题
二 1981: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
三 1982: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会成立
四 1983: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
五 1992: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正式成立
培根研究回顾
一 培根作为启蒙思想家之先驱被介绍到中国
二 培根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前驱受到重视
三 培根研究向广度深度开拓
四 功不可没的哲学所图书馆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一
二
中国伦理学正在胜利前行——我与中国伦理学的“缘”
一 简短的历史回顾
二 中国特色的伦理学的萌动与沉寂
三 中国特色伦理学的振兴与兴旺
(一)先说说我们的研究生院伦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我们亲历了中国伦理学会建立这件大事
(三)《道德与文明》和《伦理学研究》
(四)说说我们伦理学研究室
(五)连续十年的中日伦理学讨论会
中日实践伦理学交流的前九次会议
一
二
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访日
第一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
第二次日中实践伦理学讨论会
第三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
第四次日中实践伦理学讨论会
第五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
第六次日中实践伦理学讨论会
第七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
第八次日中实践伦理学讨论会
第九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
因明的抢救与发展——1978年以来
一 1982年一次微型的因明座谈会
二 1983年全国首届因明学术研讨会
三 虞愚先生豪情育人才
四 1989年全国藏汉因明学术交流会
五 2006年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
六 因明专业委员会工作成果卓著
两次重要的全国逻辑讨论会
一 1978年全国逻辑讨论会
二 1979年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
(一)形式逻辑组围绕“形式逻辑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辩证逻辑组围绕“辩证逻辑的对象”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三)充足理由律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三 几点想法
(一)两次讨论会极大地唤起了广大逻辑工作者的科研热情
(二)通过研讨会,看到了中国逻辑学研究和教学的差距,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成立中国逻辑学会,把广大逻辑工作者很好的组织起来了
(四)两次逻辑讨论会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和哲学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辩证逻辑研究情况回顾
一
二
(一)辩证逻辑作为一门学科已经确立
(二)辩证逻辑是逻辑
(三)关于辩证逻辑能否形式化的问题
“智能革命”的提出及对智能社会的思考
一 提出“智能革命”前后
二 关于智能社会与智能价值的思考
数学哲学发展的回顾
一 数学对象(量)的层次性
(一)争论
(二)启发与量的分层
(三)量的层次的无限性
(四)量的层次性的意义
(五)学界评价
二 实践检验的两种功能:真假判断与价值判断
(一)一个挑战性的比喻
(二)启发
(三)实践检验的真假判断与价值判断
(四)意义
(五)学界评价
三 非线性科学与决定论自然观变革
学界评价
四 徐利治教授对数学方法论的贡献与无锡市的MM实验
(一)徐利治教授对数学方法论的贡献
(二)无锡市的MM实验
环境哲学记事
一 中国环境哲学的产生
二 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创立
三 环境哲学实践:建议建设“欧亚第二陆桥”
四 环境哲学实践:关于“放手发展小煤窑”的讨论
五 关于“自然价值”的讨论
六 关于“有没有生态哲学”
我的STS之路
一 偶然的学术转向
二 美国STS之旅
三 什么是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四 社会的科学技术研究
五 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
六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七 STS活动
八 STS史
九 中国特色STS
我与《哲学动态》
《哲学动态》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研讨活动
一 研讨活动的发起与第一次会议
二 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
三 黄山会议和社会发展理论专辑
四 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讨论
五 关于苏州会议
六 20世纪90年代《哲学动态》发表有关社会发展理论的文章
七 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些著作
八 几点感悟
关于哲学所图书馆的回忆
一 走进马市大街35号
二 哲学所图书馆1955—1989年的藏书情况
三 要记住那些为哲学所图书馆藏书作出直接贡献的科研人员
我与苏联两位学者的工作交往
筹建世界宗教研究所前后的片段回忆
一 引言
二 毛泽东关于研究世界宗教的批语
三 筹建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大致过程
四 冯定宣布成立世界宗教研究所(筹备处)
五 临湖轩专家座谈会
六 任先生为筹建宗教所奔波
七 赴外地了解拟调干部、选择应届大学毕业生
八 参加学部的西颐宾馆会议
九 宗教所同仁参加“四清”运动后
十 从埃及回国后的见闻
结束语
关于我国宗教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二
三
四
五
宗教学理论研究室的成长历程
第一阶段:以研究中外无神论的理论和历史为中心的阶段
一 编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
二 参与编写《中国无神论史》
三 协助开展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学术活动
第二阶段:以建设我国自己的“宗教学”理论体系为中心,同时开展宗教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方面
二 建构宗教学理论体系(《宗教学通论》[1989]—《宗教学通论新编》[1998,2002]—《宗教学纲要》[2003])和《西方宗教学说史》[1994]
三 陆续展开对宗教学诸分支学科的研究
四 《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的编辑与出版
五 西方宗教学术研究著作的翻译
中日佛教学术会议(1985—2003)
一 中日第一次佛教学术会议
二 中日第二次佛教学术会议
三 中日第三次佛教学术会议
四 中日第四次佛教学术会议
五 中日第五次佛教学术会议
六 中日第六次佛教学术会议
七 中日第七次佛教学术会议
八 中日第八次佛教学术会议
九 中日第九次佛教学术会议
十 中日第十次佛教学术会议
忆任继愈先生与汉文《中华大藏经》的正续编
一
二
三
基督教研究的学科发展
伊斯兰教研究回顾
一
二
三
四
五
道教研究室的建立和我在该研究室的工作
道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 改革开放之前的道教研究
二 改革开放时期道教研究概况
(一)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研究队伍年轻化
(二)道教学科及研究机构的建立
(三)研究课题的深入和拓展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开展
三 新时期道教研究室的工作总结
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回顾
一 1949年前的民间宗教研究
二 1980年以后的民间宗教研究
三 台湾、香港学者的民间宗教研究
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 服务大局,拨乱反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作贡献
二 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唯真唯实地开展调研工作
三 立足全局,对全国宗教形势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
四 服务大局,实事求是,撰写当代宗教理论文章
无神论学科发展的历史
一 无神论学科的初创和活动
二 关于无神论问题的争论及其结果
三 重建中国无神论学会
四 重建无神论研究机构和学科
中国宗教学会简史
一 开创期的中国宗教学会(1979—2000年)
二 迈入21世纪的中国宗教学会(2001—2005年)
三 奋进中的中国宗教学会(2006—2010年)
四 继往开来的中国宗教学会(2011年至今)
(一)中国宗教学会第七次全国会议如期召开
(二)“中国宗教研究50人论坛”顺利举行
(三)“泰山综观: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成功举办
(四)“宗教与文化发展”高层论坛暨2012年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及“渤海视野:宗教与文化战略”顺利召开
(五)2012—2015年中国宗教学会活动规划
五 中国宗教学会对外交流情况
(一)展现中国宗教研究观点与成果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在国际宗教史协会上有关台湾问题的处理
后记
更新时间:2019-09-16 11:47:58